传统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老工业基地淄博市在转方式调结构中依靠“双轮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化工助剂、高技术陶瓷、新型耐火材料等新兴产业,成为全国首个“新材料名都”。工业发展的同时,淄博把环境保护看作“命门”,昔日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如今已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环境好了,文化登台,淄博又打起了文化旅游产业的主意。
先要做减法,才能做加法,否则寸步难行
“光绪三十年,清政府出资100万两白银在博山建了琉璃厂”、“德国汉诺威市藏有1897年测绘的淄博地图”、“美国一家公司总部的英文地图上,山东只有两个地标:青岛和八陡(博山一个以煤炭工业为主的乡镇)”……
在淄博采访时,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举了若干例子,来证明淄博工业历史之悠久。“淄博依托资源发展起来,100多年来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现在资源枯竭了,对淄博来说,转调成为了最大的课题。”
“在转调的过程中,淄博首先要做减法,然后才能做加法,否则寸步难行。”刘慧晏介绍,淄博加快了关停污染重、能耗高的生产企业的步伐,一百四五十家煤炭企业如今只剩十几家,此外,淄博还把47条水泥生产线、13家水泥厂迁出市区,水泥产量由2400万吨压缩到1800万吨……
做好“减法”的同时,淄博市也在做“加法”,加快了由主要依靠传统工业发展为主向依靠“传统支柱产业高端化十新兴产业规模化”转变,把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作为培植壮大工业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努力打造“新材料名都”。
碳酸钙是淄博的传统老工业产品,记者在山东淄博嘉泽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看到,原料还是石灰石,但最终产品却升级为应用范围更广的纳米碳酸钙,价格比普通碳酸钙贵出十余倍。由于工艺、技术发生了质变,所有二氧化碳全部回收利用,已见不到以往的滚滚烟尘。
采访期间,淄博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自豪地介绍,在世博会山东馆日展出的5件高科技产品中,一件是淄博的新型陶瓷,另一件是淄博东岳集团生产的离子膜。东岳集团董事长张建宏告诉记者,在新能源领域,2009年下线的全氟离子膜,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30多年的技术垄断,现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截至今年上半年,淄博市新材料产业企业新增24家,达到557家。第九届中国新材料技术论坛9月6日在淄博举行,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接过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授予的“新材料名都”牌匾,作为全国第一个“新材料名都”,淄博已是实至名归。
延续陶瓷根脉,打造“当代国窑”
“陶瓷是淄博的一张名片,虽然它只占淄博市工业产值的小部分,但是传统工业不能丢,我们提出来要把陶瓷打造成‘当代国窑’。”座谈时,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端起桌上的陶瓷茶杯向记者介绍。
淄博是全国重点陶瓷产区,被誉为“北方瓷都”。多种高档日用陶瓷进入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跻身国家用瓷行列,艺术陶瓷常常被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