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化瓷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时,我们才猛然意识到这个自古主营外销瓷的地方民窑竟然已经不知不觉地走过了千年,而且从未断烧。从唐代的青瓷到明代的“象牙白”,再到清代的青花、五彩瓷,几乎每一个朝代,德化都推出了特色鲜明的新瓷器,而这些都是德化人不断传承与创新的见证。即使在快速消费品占统治地位的今天,德化也依然秉持着代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一一传承、创新。正是这种坚持使如今的德化在瓷种开发和瓷塑艺术发展上都走在了全国瓷器行业的前列。』
供图/瓷国春秋
瓷器表面使用特殊处理后,交由画家手工绘制上鲜艳的油画作品,以画装点瓷器,使德化瓷产生这种中西合璧、古今混搭的装饰风格。
据德化县委书记陈全顺介绍,20世纪70年代起,德化就将瓷业的重点放在瓷种开发上,从胎质、釉色两大方面着手,组织专家、工艺师攻关,研发出了许多新瓷。在瓷质上创新的产品包括有紫砂泥料、白瓷泥料结合的朱玉瓷、如玉似脂的玉脂瓷、高瓷质的节能稀土陶瓷、轻质陶瓷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由陈仁海为上海世博会创作的《世博和鼎》。这尊“和鼎”高129厘米、直径72厘米,重达250公斤,突破了德化瓷雕的体量历史记录。要制作这么高大精美的瓷鼎,需要攻克德化瓷土本质偏软易变形的特质,还要解决制坯、成型、刻画、捏塑、装窑等多项技术难题,为此陈仁海组织了29名陶瓷艺人和科技人员,历经3年多,反复做了30多个,才创作出了这世界上第一尊纯手工制作的大型孤品瓷鼎。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观赏此鼎后感叹道,“和鼎”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德化陶瓷要走上品牌道路,要从“德化制造”向“德化创造”大跨步前进。
所谓“德化创造”当然不只有瓷质上的改良创新,突破以往传统德化瓷的“白”也是工艺师们的创新目标。德化莹玉艺术陶瓷研究所的苏清河研制出了类似明代“孩儿红”的莹玉红及莹玉白、结晶釉,德化爱德华陶瓷研究所的林睦殿创作出了有猪油白质感的玉白瓷,德化瓷厂的刘万届研发了如淡黄玉石的宝石黄瓷,德化金珠陶瓷研究所的王金堆也推出了具有桂花色的珠白瓷。不仅如此,近年来为了迎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红色的推崇,德化艺术师们也纷纷开始研究红釉瓷,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许兴泰的儿子许瑞峰。喜欢挑战的许瑞峰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专攻辣椒红釉。他一边闭门配制釉药,一边改造窑炉。无数次的试烧,使他厂里的废瓷堆起来就有一层楼高。一次,他看着废弃的釉药觉得很可惜,就将其收集起来,加入到成品釉中,并在釉料里掺入了按常规不能添加的金、钾等化学成分,没想到奇迹竟然出现了——烧成的瓷品釉面红艳艳的,可比辣椒。这偶然所得,再加上他对配方的不断完善,烧出的辣椒红呈色终于稳定了下来,这就意味着辣椒红成功创烧!不久之后,他的辣椒红釉作品“大圆球”获得了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评比会金奖。德化瓷器有了这极具神韵的辣椒红装点,自然更添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