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60年代马赛克引进外国色泥的举动给了石湾微塑行当很大的启发,石湾微塑界从此大胆尝试加入色泥作为某些景物的装饰,大大增加了艺术性与趣味性。
“石湾微塑在大形势下也需要不断创新!”刘国祥有感于石湾微塑不断往小的尺寸高歌猛进。象他曾做过的最小尺寸的“山公”,一个火柴盒就能装下150个,但尺寸越小越不利于收藏。因此,他刻意将微塑的“小景”往“大景”发展,即适当加大尺寸,参考“大雕塑”的手法,人物造型做得更加精细。以他给记者看的获得全国金奖的作品《八仙》为例,就与传统的石湾微塑作品有所不同,尺寸上有所增大,但又与“大雕塑”有所区别,既有石湾微塑的传统韵味,又有“大雕塑”的手法,相得益彰。他的另一件作品《龙上十八罗汉》更是一件结合石湾微塑与“大雕塑”的作品,取得了艺术上的突破。
传承本土文化不遗余力
由于石湾微塑的表现内容较多较复杂,创作时需要一丝不苟,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比做“大雕塑”要多得多,而且作品还不能倒模量产,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更多人选择进入“大雕塑”的门类。象刘国祥的代表作《十八罗汉》及《猴儿天地》,据他介绍,每件作品的创作时间都在两个月以上,很多有志于从事石湾陶塑工作的年轻人了解后,都接受不了这么长时间“磨练”才能出一件作品的事实。
虽然刘国祥现在遇到的有心人少之又少,但是他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有责任有义务将石湾本土的陶艺文化向大众推广,让更多人能够接触石湾陶艺,爱上石湾陶艺,将这个文化传承下去。有见及此,他非常热心参与很多政府、协会组织的陶艺与大众的交流活动,亲身与社会大众面对面交流,传播陶艺文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2000年开始,刘国祥就长期担任张槎某小学的陶艺兴趣班的培训老师,这个当时佛山科委委派的义务性质的工作,他义不容辞地一干就干了8年,培养了大批爱好陶艺的娃娃。刘国祥兴奋地告诉记者,很多他培训过的小学生出外参加比赛,获得了不少奖项,他们都会很有心地把奖项复印后送给刘国祥,这些小学生的一些创意甚至出乎自己的意料,潜力非常巨大。
现在,刘国祥也被华材职业技术学校聘为客座教师,教授陶瓷专业的学生拉坯、产品造型等课程,据悉,这项工作也是义务性质,但刘国祥乐此不疲,能让下一代了解本土的陶艺文化,并从中物色、培养接班人,他觉得非常有意义。他对记者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他将带更多的小徒弟,将石湾的陶艺文化进一步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