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山东济南举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刘国祥作为石湾微塑第四代传人、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佛山木版年画传人冯锦强一道应邀参加并在现场即席表演技艺。现场就有很多当地的观众被刘国祥的作品及神乎其技的手艺所吸引,有观众当场就要求买下刘国祥的石湾微塑作品,有的甚至带着自己的小孩过来要拜刘国祥为师学艺,刘国祥十分感动,他表示,没想到石湾的微塑走出南方后依然这么受到关注,看来艺术是没有边界的。
刘国祥大师近照
由“山公”升级为“石湾微塑”
2010年1月,时隔八年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重开,刘国祥凭借对石湾微塑的突出贡献荣获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据刘国祥大师介绍,石湾微塑最早都是被称为“山公”。他的祖先刘来原来是做漆盒的,有一次灵机一动想到用泥巴做些小人放在漆盒里面作为装饰,就这样诞生了“山公”这个石湾陶塑的传统行当。
“山公”行当由清朝创办起,一路传承下来,后来细分为“粗山公”与“精山公”两类。“粗山公”做工粗糙,大批量生产,市面上广泛流行,出口量也大,当时在海外被称为“唐货”。而“精山公”做工则精致很多。在采访过程中,刘国祥给记者展示了一份珍贵的古籍复印件,据刘国祥介绍,该复印件去年得自香港,是1920年香港一个叫庞维新的人写的,内容讲述了作者在香港看到“刘胜记”的微塑作品,大为感叹,认为刘辉胜及刘佐潮父子创作的微塑作品丝毫不亚于当时石湾雕塑名家黄炳的“大雕塑”作品。
微塑作品《龙上十八罗汉》
刘国祥大师新作《劲松跷马》
作为“刘胜记”的后人,刘国祥传承了先辈的“山公”制作手法,但“石湾微塑”这个叫法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出现的。原来当时是由刘国祥的哥哥,已离世的省工艺美术大师刘国成,牵头组织与专家、报纸媒体一道敲定了“石湾微塑”这个命名,从此摒弃以往“山公”这个较低俗的民间称呼,首次在学术上提高了石湾微塑的地位及层次。
作品不断推陈出新
刘国祥告诉记者,石湾微塑的手法主要有搓、贴、粘等,简单的手法即可塑造出小而精的微塑公仔。根据他的介绍,前几年他参与佛山文化代表团赴澳门的交流活动时,他的现场表演吸引了一批外国人的围观,外国人交口称赞其工艺十分神奇,“仿似在表演魔术”。
不过,刘国祥也表示,以前的石湾微塑题材较单一。由于都做成单件的“山公”,或是人物或是亭台楼阁,一般都是放在假石山上作为装饰,也不怎么追求精细,因此这个行当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直到他的上一辈才首次以微塑盆景作为表现形式出现,方才大大拓展了石湾微塑的题材领域。微塑盆景可以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浓缩到一个盆景中进行表现,而且做工更加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