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次IPO遭遇了滑铁卢之后,许家印何以能再次叩开联交所的大门
这一晚,许家印的确很High。
11月5日,香港湾仔香格里拉酒店的五楼,奢华、壮观的50桌恒大地产(3333.HK)上市庆祝晚宴。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身旁可谓是冠盖云集,香港富豪郑裕彤、刘銮雄等,以及多位知名投行的高管,还有现任广州恒大女排总教练郎平的身影。从晚上七点开始,许被一拨一拨的敬酒者簇拥着,路易十三被他当做啤酒一杯杯下肚。
自首度IPO未果以来,历时一年半,许家印和他的恒大地产终于翻过了最沉重的一页。恒大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其公开发售部分股权获得了46倍超额认购,4.7港元的收盘价更是较招股价上涨了35%。
这可以被视为一个胜利大逃亡的结局:恒大705亿港元的市值成为了中国当下市值最大的民营房地产公司;战略投资者不但成功解套,账面资产暴涨数倍;许氏夫妇则凭着持股68%将479.49亿港元收入囊中,成功刷新了中国首富榜单。
但硬币也有另一面。众所周知,恒大的发行价较资产净值打了三成九至五成四的折扣,融资规模则从总股本的15%缩减至10.8%。许家印也不得不承认“卖得便宜,心疼”。自2008年3月恒大暂停上市以来,许家印所受到的质疑和批评犹在耳旁。楼市低迷时期,许多人甚至断定恒大“必死无疑”。
在充满变数的2009年,恒大要复制2007年碧桂园、SOHO中国等溢价上市的风光,已是奢望。然而,在2009年同期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中,恒大仍是一个亮点。较之前上市的恒盛地产(0845.HK,29%的总股本融资78.85亿港元)、宝龙地产(1238.HK,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卓越地产则因认购不足而暂停上市,恒大地产仅仅发售了10.8%股份,却融资65亿港元。
侥幸藏在了许脸上的笑容里。
“恒大上市完全是为了上而上。许家印是为了兑现对资本的承诺,而不是为了单纯的融资。”一位匿名的投行人士分析,“但获得了一个稳定的融资平台和宽松的发展环境,无论如何恒大是赢家。”
“恒大的成败,系于许家印一身。他不按常规出牌的思维方式,大开大阖的操作手法,决绝、强硬的手段,成就了今天的恒大。”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他与投行们在资本迷局中的博弈,他在金融危机下的自救,他在这条幽暗狭窄的隧道中经历的惊涛骇浪已经成为他心中沉默的石头,不为人知晓。但显而易见的是,恒大这架高速奔跑的列车的方向盘还一直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中。这种超乎常人、力挽狂澜的控制力和意志力,已经成为了新首富的“名片”。
许氏的红海战略
“在红海中,恒大人只有挑战,不给借口、不找理由,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商场如战场,恒大就是要在血淋淋的战场上勇于竞争,并在竞争极端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段文字,源自于许家印2007年底在恒大内部系统会议中的讲话。这并不只是一段会议记录,实为恒大上市过程、乃至发展历程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