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创业者
联想实现国际化的过程,由一个本土企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运营企业的历程,让杨元庆实现了自己成长为一个创业者的理想。在这个过程中,杨元庆也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CEO。
2003年4月28日,在北京中关村联想大厦前的草坪上,伴随着《联想之歌》,杨元庆将绘有联想新标识“Lenovo联想”的旗帜缓缓升起,这标志着联想集团全球品牌新标识的正式采用。
联想更换英文标识,是其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当然,要想实现国际化,联想还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获得国际客户的认可。而联想国际化的主要的策划者之一和最主要的执行者,就是杨元庆。
经过美国国会的安全调查之后,联想终于在2005年,以12.5亿美元的代价,完成了对IBMPC业务的收购,开始在美洲、欧洲和全球新兴市场大展拳脚。
“收购IBM的PC业务之后,两家企业合并的最大难题在于文化磨合。”柳传志当时认为。
已经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的杨元庆在执掌集团各项业务的同时,积极扮演起了沟通者的角色。为了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和贴近客户,杨元庆在纽约安了家。为了提高英语水平,避免这个问题影响自己开展工作,杨元庆请了一个家教,并且强迫自己看CNN,从不熟悉英语到熟练掌握,他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杨元庆的一个下属回忆说,过去杨元庆在公开场合发言时总是照本宣科。而现在,他善于发表即席演讲。他举止得体,健谈而且富于说服力,越来越接近消费者心目中,国际化大企业管理者的形象。
杨元庆的一个美国同事在评论杨元庆时说:“他看起来像个优雅的学者,但实际上他非常有野心,并且敢做敢为。他不仅能够接纳不同背景的人,而且还愿意将权力放手交给专业管理团队,这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收购IBMPC业务三年来,杨元庆完成了很多别人难以完成的使命。他让新联想在“民族企业”和“国际化企业”的双重身份中找到了微妙的平衡:在美国国务院电脑订单引起纠纷时,他在西方媒体面前为新联想的纯商业性质大声辩解;在印度,杨元庆已经成了明星企业家,当地经销商们争着想要得到他的亲笔签名;新联想的股权结构非常复杂,有公众投资人持股、中科院持股、公司创始人和IBM持股,每个股东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杨元庆巧妙地平衡着各个股东之间的利益。
在杨元庆和其领导的国际化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新联想在2007到2008年财年,销售额上升了17%,达到了164亿美元,净利润4.84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长了201%,新联想几乎完成了收购时所设定的所有财务指标,利润总额达到了并购IBM之前最好年份的3倍。
联想2008年首次进入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榜单,虽然排在第499位,但联想是中国上榜企业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成功收购IBM的PC业务,以及成功赞助雅典和北京两届奥运会之后,联想的品牌知名度也大为提高。如今,在国际市场上,联想已经成为与惠普、戴尔平起平坐的企业。
杨元庆表示,接下来,联想将不再谋求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而是会采取更加务实的手段,拓展全球市场,重点是扩大在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