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狼性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说明中国企业对此强烈的整体需求。那么,在过去的营销时代,为什么中国营销人整体上并没有发展出雄狮那样的“王者之气”,而是产生了狼性。要知道,雄狮的“王者之气”,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几乎只褒无贬,但狼性却是褒贬不一,狼既有聪明、机警、善战等让人赞赏的一面,也有狡猾、隐忍等让人不屑的一面。
王者需要王者的底气,狼性有狼性的存亡之道。跨国公司在中国人眼里通常是有王者之气,多数营销举措都显得大气、正道,但中国的企业家和营销人却只能羡慕他们。因为跨国公司的王者之气,源自他们进入中国之初历经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积累的规模、品牌、技术、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以及由此产生的企业和职员的绝对自信。
“做好亏损20年的准备”、“教育中国消费者而不是适应消费者”等等话语,曾经极大地刺激了中国营销人。
王者之气并非源于智慧,而是源于与生俱来的实力。狮子有王者之气,因为它是森林中的大型动物,只有大型动物才可能有这样的王者之气,当然,并非所有大型动物都有这样的王者之气。为什么森林里的老鼠、猴子没有这样的王者之气?因为它们实力不济。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开放之初才开始萌芽的中国企业,不得不直接面对跨国公司,而他们之间的差异不是一两个数量级的。这样,中国企业哪有底气显示王者之气?如同猴子要像狮子一样显王者之气,不仅让人笑话,还要吃亏。
王者之气靠的是威慑力量,不战而胜。狼本身不具备威慑力量,却极富攻击性。中国企业的营销,同样是极富攻击性,以至于不断有人提出中国企业要学会“双赢”。其实,在形成足够的规模并形成“恐怖平衡”之前,“双赢”是不存在的,以狼性打破平衡、改变格局才是中国企业希望得到的结果。
狼的体格和实力,如同当初中国企业的整体规模和实力,但狼能够与比它的体格大得多的动物相抗衡,这与中国企业太相似了。很多人总是不断贬低中国企业,以为中国企业不是跨国公司的对手,甚至担心加入WTO后有些行业会“集体消失”。正如狼的智慧敢于抗衡比它规模大的动物一样,中国企业所具备的狼性使得它能够对抗跨国公司。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在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对抗中,中国企业的整体实力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了。当然,中国企业的狼性行为也遭遇了某些人的不屑。
与狼的体格和力量相似的动物很多,为何是狼独受人们的关注?因为狼的能量和行为超出了它的体格与力量。规模不大但希望有所作为的中国企业,当然希望像狼一样受世人关注。
王者之气是不是比狼性更崇高
中国企业有很强的狼性色彩,中国营销人同样如此。
曾经出任于惠普(中国)的高建华先生说,跨国公司重视后台表演(战略、研发、企划等),中国企业擅长前台表演。后台表演凭的是实力,前台表演凭的是智慧和精神。后台表演打的是“钱海战术”,有多少钱就能干多少事;前台表演拼的是人海战术,没有钱也想干事。
初期的中国营销,靠的是跑马圈地做市场,技术、产品、战略、企划等几乎为空白的情况下,靠的是营销人员的智慧和精神,没有狼的机警、智慧、灵敏是很难生存的。没有一战的实力,却有一战的勇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除了狼性精神,还有什么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