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华的台州椒江开发区南行,约8公里之外,就到了下陈镇。梅雨季节,每一条路都泥泞不堪,稀疏的店铺和三三两两穿着制服的行人,显示着这里和椒江的截然不同。当然,也有唯一的繁华所在——偌大的飞跃集团园区。
然而,今年4月,这里却传出了飞跃集团宣布破产的消息。如果当年台州的标杆企业就此消失、如果被领导喻为“国宝”的飞跃掌门人邱继宝就此宣告失败,这是一个怎样的损失?
如今,邱继宝反倒安下心来了。6月下旬,数十天来住在飞跃集团附近唯一的旅馆里的债主们早已回家,现在的飞跃集团到底如何?邱继宝不愿作答,反而属意《英才》记者去看6月6日的新华网新闻,他说,这是他唯一客观地说过的一次真话。
“真话”是这样说的:通过浙江省政府协调,飞跃的各家贷款银行已经达成支持企业发展、不压缩贷款的协议。台州市、椒江区已采取资产重组、临时借用资金、收购资产等方式,帮助飞跃维持生产。飞跃已经启动“瘦身计划”,包括增产盈利产品、减产或停产微利产品、处置主业外的资产等。
危机的起源
向全球大跃进式的发展思路,让飞跃埋下了今日资金之困的祸根。
谈及这次困境,无论邱继宝还是他的助理陈国强都不断说起大环境的杀伤力,譬如“由于遇到美元贬值、出口退税调整等原因,飞跃集团目前是碰到了一些困难”。
这样看来,台州市缝制设备行业协会发布的“诊断报告”倒颇为公允,报告中,飞跃集团的问题被归结为“由于近些年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国际化等方面投入过大、战线过长,部分产品产销急剧下降,再加上紧缩的货币政策给企业的资金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邱继宝很有信心地说:“这不是我们经历的第一次困难了,也不是最严峻的一次。”类似的话很多飞跃人重复过。那最严峻的一次是什么呢?
时间倒回至1997年,正值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时候的飞跃被邱继宝称为“倒霉的飞跃”,他用心良苦去占领东南亚市场,反而突遇金融危机,“像死了一样”的东南亚市场,无论从订单数量、资金回笼时间都让邱继宝焦头烂额,正是从那时起,他盘算着把产品卖到欧美去。
“东南亚金融危机让我抓住了三个机遇:第一,思想的转变。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市场走近,敢于用外国的先进技术;第二,等我用了欧洲、日本的先进技术,要把这个先进技术转化成产品的时候,必须要有先进的装备,正好国家在1998年出台一个非常好的政策,鼓励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这样来提升国家的产业层次,不分所有制;第三,我的产品卖到欧美、日本了。”
这是让邱继宝为品牌国际化这件“很有面子”的事奋斗的开始。
十几年来,在不同的场合,邱继宝都说过这些话:如果我们仅仅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那么靠这种优势支撑的粗放型产品及企业也是不会长远的。因此,中国民营企业就必须走用高新技术及劳动密集型来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
所以,到今天,飞跃集团拥有18家海外分公司、22家国内销售公司,共有500多位外籍员工服务于飞跃,有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也有发展中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