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名夷吾,字仲,谥曰敬,故又称敬仲,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管仲是圣人,因为实用
中国春秋时期远比孔子高端的是管仲,那个时代,他就是孔子崇拜的圣人。
史载,管仲注重经济救国,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
管仲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改变了世族分封与霸权的弊端;
其次,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是汉朝科举制的发端;
第三、改革税制: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是土地级差税的始作俑者,比马克思的要早1000多年;物业税人家2600多年前就开征了;
第四: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朱总理就是学的这招;
看上述改革,其实质就是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不数年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在外交上,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看看,孔负责都自叹弗如。
管仲是首先倡导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孔子觉得好,就学了,是师承,但是只学了一半。管仲被齐桓公所重用,又被各诸侯国所钦羡,因为他懂这些软性的东西,更懂硬性的实物!他的能力知识素养太全面——超级复合型人才。
他的思想紧扣时代脉搏,切合组织的发展阶段与需要——济世人才就是这样,永远都是务实,注重实效。所以,他不难发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怎样治理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它包括太多的领域和系统,意识形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孔子当然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