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出名在山东。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汉子,朱新礼的身上根植了不少山东人的特点,不忘本、豁达乐观、倔强而自信……创业成功后的朱新礼,依然本色地把这些山东人的特点,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1952年5月,朱新礼出生在沂源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中。走在沂源的城里乡间,但凡提到“朱新礼”三个字,似乎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说点什么。要么是他的传奇创业经历,要么是他留在沂源的点点滴滴。毫无疑问,大多数人都把他当成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在朱新礼的出生地——沂源县东里镇东村,沿公路开着不少小旅馆,每晚的住宿费是10元钱,吃一碗肉丝面只要3元钱,这些小旅馆全部是为过往此地的大卡车司机服务的。每年到了收水果的季节,全国各地的卡车都会涌向这个小村子,在公路上排成了长龙。无形中带动了小旅馆经营者们的生意。
其中一家小旅馆的主人姓胡,他的生意尤其红火,他告诉记者,每天晚上小旅馆的11张床上都会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住客。大多数人都是奔着汇源来的。谈及现在的朱新礼,胡老板会羡慕地说上一句:“人家现在一般不回来,一回来都是县委书记陪着,连我们村主任都靠不上去。”
想当年,朱新礼正是在村主任的位置上出的大名。1984年,在村民们和上级领导的举荐下,朱新礼当选了东里镇东村村委会主任。上任之后的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朱新礼向父老乡亲们提出了一个当时令人匪夷所思的想法:把全村所有的地集中起来,不种粮食了,全部种上葡萄。
在质疑与反对声中,朱新礼承诺,村里将会按人头计算,给每户人家的每一口人,每年免费发放500斤面粉。人们渐渐开始对这个荒诞的想法半信半疑,一部分人听了朱新礼的话。果不其然,随后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村,一半以上的农户因种葡萄成了万元户。紧接着,朱新礼对原有的村办企业进行了整合,又创办了面粉厂、轧钢厂、橡胶厂、砖瓦厂等27个企业。上世纪80年代的这个小村庄,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了万元户村,800户人家中,竟然安装了400部电话。
1986年,朱新礼当选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如今,朱新礼在东里镇东村露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不少村民依然能感受到他存在的意义。在山东淄博汇源饮料有限公司打工的小陈告诉记者,今年过春节的时候,董事长朱新礼给每个员工发放了500元过节费和300元的汇源消费券。这已经是这几年来的第二次发放了。在山东莱芜、肥城、乐陵等地,朱新礼都投资建了厂,其中在莱芜建厂投资的规模最大,达到5亿多元。
朱新礼的骨子里始终有着山东人的倔强和自信,但又比一般人多了分理性。在国内的果汁市场,汇源一直占据着“老大”的位置。在国际上也是如鱼得水,浓缩果汁、果浆已经累计出口到世界30多个国家。
近年来,果汁市场这个“大蛋糕”也被很多竞争对手盯上,众多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的果汁和果汁饮料市场。与此同时,国内同行娃哈哈、农夫果园等也奋起直追。
对此,朱新礼表示:“汇源一直感觉很‘孤单’,有人来竞争是好事,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