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她是为中国公司还是为美国公司工作,她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即沟通——让双方在她的协助下加速相互理解的深度
李亦非始终记得妈妈对她说过的话:“你就是你人生的导演,是悲剧还是喜剧,都是你自己安排的。”
和其他职业经理人相比,1960年代出生的李亦非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而在她履历表上的最新一栏写着的是MTV全球音乐电视台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维亚康姆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
细细翻开李亦非的丰富履历,就会发现,从联合国职员、博雅公关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到MTV中国区总经理,她的工作始终与“文化”息息相关——无论是身在异国还是回到祖国,她扮演的始终是桥梁的角色。
李亦非更喜欢把自己称作“双层文化人”:她的根在中国,早年留学、工作在美国,汲取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养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她是为中国公司还是为美国公司工作,她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即沟通——让双方在她的协助下加速相互理解的深度。
在这位女职业经理人的眼中,商业活动的核心就是说服对方并获取对方的信任。对于自己将要完成的目标,她始终头脑清晰但又不失灵活。虽然竞争是残酷的,但在李亦非身上,你看不到那种无利不往的斤斤计较。
李亦非的老板,维亚康姆董事长萨默·雷石东雷的成功经验让她受益匪浅,即双赢:任何一个商业模式如果只是一方得利,另一方失利,就做不长久。正是沿着这个思路,李亦非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
李亦非带领MTV进入中国不到10年,很多过去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都一一实现了。正在这个位置上的出色表现,使她成为第一个登上《财富》杂志封面的中国女职业经理人。
闯出来的职业人生
当别人坐等机会上门时,李亦非就知道要主动创造机会。还在外交学院念大一时,她就萌生了到联合国工作的念头。1985年,李亦非成为全校第一个踏出国门的人,“后来我很清楚,所有这些超乎常规的努力,都是因为我认为别人不能替我说‘NO’,只要世界没有说‘NO’,我都可以有机会争取。”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维科市的贝勒大学获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后,李亦非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进入联合国工作——她也是那一年联合国全球招募的40名员工中唯一的中国人。那是1987年,李亦非所在的部门是公共信息部,她负责制作电视广播节目《联合国呼唤亚洲》,同时还担任了主播。
3年之后,李亦非被纽约市专业律师事务所招致麾下,负责开展中国业务。当时,中国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李亦非的职责是代表她的中国客户参与最惠国待遇和贸易政策的游说工作。最初的谈判技巧,也是从那时渐渐积累起来的。
李亦非不仅开始了全新的事业,还在那里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当时在美国标准普尔公司任职的汪潮涌。此后的工作与生活,充实而甜蜜。但他们一直渴望有朝一日,能有机会回到中国。
1993年,汪潮涌被公司派到中国开展业务,李亦非随他一同回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