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没有地方买原材料,鲁冠球就蹬着一辆自行车每天过江到杭州城,走街串巷收废旧钢材。在那个铁桶般的计划经济年代,生产什么,购买什么,销售什么,都由国家下达指标,如果指标之外的物品流通便属“非法”。
好在聪明的鲁冠球有过米面厂的痛苦经历,他吸取经验东钻西闯,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条能够让农机厂活下来的缝隙———为周边公社的农具提供配套生产,比如饲料机上的榔头、打板,拖拉机上的尾轮叉,柴油机上的油嘴,要什么做什么。
之后的10年间,鲁冠球就是靠作坊式生产,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艰难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8年农机厂竟已有300号人,年产值300余万元,厂门口更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宁围失蜡铸钢厂等多块牌子,到这一年的秋天,他将宁围万向节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这也成为今天万向集团的前身。
其间,除了管理工厂,他还办起了农场、养鳗场、蛇场。总之,只要是他认为能赚钱、做得了的营生,他都想尝试一下。
农村开始实施承包责任制后,一直想大干一场的鲁冠球手更痒了。1983年,他把自家自留地里2万元苗木全部拿出来抵押,承包下萧山万向节厂。
事实证明,鲁冠球是有眼光的。承包第一年利润就超额完成了154万元,以后年年超额完成承包任务。第一年完成承包后,政府奖励他44.9万元,他却把钱全部用在了工厂培养人才和建造乡村小学上。到1985年,鲁冠球放弃的奖励达300万元之多。他的仗义和善行令他名声大噪,1985年被评为全国新闻人物,198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民企业家。
虽然这时的鲁冠球在全国已经小有名气,但民营乡镇企业想要在商界立足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早在1980年时,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在山东胶南县召开。得知消息后,鲁冠球立即叫上销售科长,带着满满两卡车的“钱潮牌”万向节产品赶到了胶南。但大会组织者拒绝乡镇企业入场。千辛万苦赶到胶南却被拒之门外,销售科长一下就泄了气:“这不是瞧不起人吗?乡镇企业怎么了,难道我们是后妈生的?”同来的工作人员也提出收兵回去算了。
鲁冠球安慰着大家:“不就是不让我们进去谈嘛,但没有说不准我们在外面谈。我们可以在场外摆地摊嘛。”地摊摆了,“钱潮牌”万向节在订货会上一炮走红。此后,鲁冠球一直坚持薄利多销,“钱潮牌”产品牢牢占据了全国65%以上的市场。
1990年10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万向集团正式成立,鲁冠球成为万向集团的法人代表。1994年1月10日,这是令鲁冠球终生难忘的日子。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股市上市了。7年前,就是因为万向是一家乡镇企业而被有关部门无情地拒绝股票发行。而今天鲁冠球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万向也由此开始了新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万向集团实现日创利润1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突破1万元;80年代日创利润1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突破10万元;90年代日创利润1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突破100万元。鲁冠球告诉记者,“万向计划到2009年力争日创利润10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超过1000万”。从而实现他“奋斗十年添个零”的目标。
1984年春,万向的产品在广交会上得到了外商的青睐,美国派莱克斯公司定购3万套万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