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愿意不愿意,80后已经逐渐成为了你的下属、你的同事、你的上司或老板,你发现80后已经渗透进了职场的每个缝隙,这一批在商业史上特立独行的人,即将登上历史的舞台,主导这个快节奏时代的脉搏。
现象
说他们特殊,是因为这群人与他们的父辈,甚至是海外的同辈都有着不同的成长轨迹。在中国,80后正是“非常6+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孩子)的最好诠释,可谓是被媒体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皇帝”。
其二是80后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教育与前人都存在巨大差异。从物质的短缺,到教育不能被普及等现象,在80后身上几乎没有机会发生。思想的开放,信息的透明化增速,加之西方文化的引入,使这群人比以往的青年都更敢想敢为。
对于大陆企业来说,有关80后的管理话题更有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80后人口总数接近2亿。这个超过了大半个美国、一个日本,甚至英法德三国人口总和的庞大族群吸引着中国乃至世界诸多企业的注目;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他们不仅仅是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更是职场生力军中的重要一支。因此,这个人群的管理就变得尤为棘手,那怪前段时间,美国会专门成立一个组织来研究中国80、90后人群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面向这个人群的营销与国家战略性行为。
本质
在诸多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已经把80后刻画得入木三分了:叛逆、易激动、情绪化、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草莓族”(一压就坏)……在他们身上,你已丝毫看不到他们的父辈,甚至是70后的职业习惯和思维方式,没有多少80后会像职场前辈一样任劳任怨,甚至是忍气吞声地默默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他们的职场标尺中,更多的是“爽”与“不爽”的度量,这成为了他们“跳并快乐着”的源代码。
时刻准备着跳槽的80后一代带给企业的直接影响就是成本的攀升。一般来说,员工的平均替换成本为其年薪的25%至50%;而考虑到产生员工流动成本的各方面因素,如招聘服务费、面试时间成本以及由于人才空缺造成的业务流失,对于高级职员的离职,公司将面临相当于其年薪200%的损失。但对于员工自身来说,跳槽的损失也同样巨大。按照年龄计算,最大的80后今年应该正式进入而立之年,在企业中他们大都还没有成为中坚力量,没有拥有丰厚的酬劳,但生活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工资是他们基本生活的保障,那么,为何80后们不管不顾,频频更换工作?
挑战管理者的不仅是80后的跳槽问题,即便这些难管的人不跳槽,也会出现种种问题。80后与职场前辈在物质生活背景的不同,已经演变为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这个人群更欣赏有奇思妙想的创意,更期待视觉冲击和一份“体验”,在工作中找到实现个人梦想的刺激与新鲜感;他们的视觉更加开阔,希望能在工作中得到管理者认可。因此,得到承认和获得成就感成为了80后努力工作的源动力,作为企业管理者又如何能不断激励和引领80后,让他们保持“新鲜感”,从而走向成功呢?
办法
要解决上述这些头疼的问题,就需要管理者针对员工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激励、培养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