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壶艺家谈桃林对早年知识青年“插队落户”苦难生活所演绎的许多感人故事颇感兴趣,很想用紫砂艺术来塑造它。一次,在纪念“上山下乡”运动四十周年活动上,他把设想与著名作家叶辛一谈,很快就卯榫相合了。
此款“知青壶”由叶辛创意,文学创作对叶辛来说是行家,但对紫砂艺术设计还是初次尝试,好在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经几番斟酌,最终在贵州一款“知青酒”瓶上得到启发,他想,水桶不仅是农家生活用具,更是必备的农具。不久,当笔者在桃林处见到样壶时,眼睛为之一亮,四十年前的往事即浮现在眼前……《知青壶》的正面镌刻着选自叶辛小说《三年五载》的封面画,画上这间土屋是画家根据叶辛插队时居住多年的贵州修文县砂锅寨的知青户而创作的,土屋被坚石垒起的院坝圈围着,屋后是层次分明的梯田,一条青岗石级铺成的寨路从坝前的小门蜿蜒通向远方。壶的另一面是叶辛手书“苦乐年华”,这飘逸洒脱的题词也许是他与上千万知青的共同心声吧,往事回首,虽有过苦闷、孤独,甚至绝望,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苦难的经历也成了知青后半生挑战生活的基石,思索人生的基础,战胜困难的基柱,叶辛是特殊年代里苦中作乐的成功典范,他把这段亲身经历转化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在数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先后出版了《蹉跎岁月》及三部曲《孽债1》、《孽债2》、《过客亭》等大量作品,成了知青文学的领军人物。
“知青壶”选用的黄泥料,正称:宜兴黄龙山段泥,它与水桶的水杉木料不仅匹配,而且和壶上那幅乡土气息浓重的山寨图浑然一体。在造型上艺术地把水桶双耳夸张地延伸,一条竹扁担穿插于双耳间作桶把,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知青壶”的提梁了,从细微之处不难看出制作者——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陈建平的匠心了,他不负紫砂大师徐秀棠弟子之名,秉承师傅真传同时又融入自身的创新理念和独到的雕塑艺术,在“知青壶”上得到了尽情的发挥,艺术地把扁担竹节、桶板接缝、桶箍、细木纹雕塑得疏密有致,张弛得当,逼真的艺术造型,令人拍案叫绝。日前,这把“知青壶”已被上海知青博物馆正式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