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昭君出塞是历史上国内民族融合的一个真实故事。2000多年来,她的故事一直在民间传唱。故事的主人公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元青花昭君出塞纹罐,高29.5cm,荷叶盖。纹饰繁密,层次众多,满花装饰,该罐呈现白釉泛青,青花颜色青翠,有晕散、聚釉及铁锈斑,该罐的裾部位置,绘有元青花典型的变形莲瓣纹。该元青花罐使用的青花用料,其主要成分是金属元素钴的氧化物,学名叫氧化钴。过去的青花原料来自于人们在自然界发现的氧化钴矿石,将矿石研磨细之后用作画青花的颜料。自然的氧化钴矿很少,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大量富集的氧化钴矿,自然矿石已经枯竭。后来随着化工合成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制造氧化钴,这种人工合成提纯得到的氧化钴就被称为化学料,而原始矿的氧化钴料称为矿物料。元时元青花生产曾经使用由国外进口的青料。
“昭君出塞”图,表现的是西汉元帝时期,胡汉和亲,王嫱(昭君)下嫁呼韩单于事,《汉书》“元帝纪”、“匈奴传”中都以寥寥数十字做了简单的记载。葛人葛洪《西京杂记》中,加入了王嫱不行贿赂,画工毛延寿画美为丑,欺瞒帝王的情节。西汉宣帝时,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本文来源于华夏陶瓷网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着急。昭君出塞图,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她名叫王嫱,又叫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
临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据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画工。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到了元代,关汉卿作《汉元帝哭昭君》,马志远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张时起作《昭君出塞》等,对这一题材以戏曲、杂剧的形式进行了再创造,衍成了感人的爱情故事。盖罐所画正是“出塞”漫漫旅途中的场景,王昭君怀抱琵琶,点明了主题。在金代磁州窑的作品中,也有一件白地黑花昭君出塞纹方形枕,现收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这件元青花昭君出塞纹罐的出现,是大元帝国实行民族融合政策这一事实的反映。
该元青花昭君出塞纹罐原作,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近年来,国内瓷区如景德镇有专门根据这件原作的照片,进行精细高仿的仿品出现。虽然都叫元青花昭君出塞罐,但仔细观察两者,在造型、纹饰的细微处仍然存在极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