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的烧窑经验,让老冯对火候的把握十分敏锐
烧成后,老冯又要将一钵钵瓷壶搬出来
“我在月记窑烧了一辈子瓷啦。”8日,今年60岁的冯清芳一边在窑炉口添着柴火,一边自豪地对记者说道。
在千年瓷都福建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古老的龙窑薪火已经传递了400多年,生生不息,产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茶壶、陶罐,也哺育了闻名中外的德化瓷。
冯清芳19岁就在月记窑开始学做瓷、烧瓷。 上世纪80年代初,月记窑由蔡径村集体所有转为承包制。他承包了月记窑后开始生产茶壶,全部销往广东。冯清芳介绍说,到现在还一直在生产的茶壶叫2号柿形壶,这个样品还是当年冯清芳到广东拿回的。
30年的质朴坚守,30年的窑火锤炼,老冯烧制瓷器的技术已臻炉火纯青。
做钵、制坯、上釉、装窑、烧火、出窑、选瓷、包装……日复一日,老冯带领着20多号人,延续着古龙窑的薪火。德化目前仍会做陶土钵的陈国岑也在这里帮忙,他做的土钵可以反复进窑烧10多次。把做好的瓷器坯放入陶钵前,需要在钵里铺上一层稻草壳烧的灰,以防粘连。
整条龙窑共有33阶梯,长约33米,有7个门,可供装窑、出窑之用。窑身两边各分布着33个窑目,是添加柴火的地方。靠着柴火,窑炉可烧至1370℃高温,远古时代远销海内外的高温德化瓷就从这里新鲜出炉。
烧制是制瓷工艺中一道很关键的工序,过程十分考验耐心。冯清芳介绍说,柴火从下往上烧,第一个窑目的柴火要持续烧2个小时,平均每20—25分钟后,才点燃下一个窑目的柴火。约烧制27个小时、吃下4万多斤木材后,窑里的瓷器便“熟”了。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多一把柴火进去,陶钵就会“倒掉”,瓷器就烧坏了。所以火候的把握很关键。老冯完全凭着长期的烧瓷经验。他说,烧到炭火变白,瓷器就差不多“熟”了。摆在窑里的瓷器,上面的瓷器熟得快,下面的瓷器熟得慢,炭火变白后,还需再用小火慢慢烧下面的瓷器。
一窑可以烧1.6万个茶壶,每个月可烧三窑。出窑后,老冯常常亲自检验一些成品的质量,由此判断整窑瓷器质量的大概水平。
“德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不用木材烧制陶瓷了,改为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烧瓷,我烧瓷用的柴火全是收购的废旧木料。”冯清芳说,他的坚守,是因为月记窑是目前仅存的保存完好、最为久远的龙窑,可以说是龙窑的活化石,研究中国古法烧制柴窑的必选之地。据了解,明清时期,龙窑是兴盛一时的名窑。
德化,作为千年古瓷都,龙窑也曾一度盛行。上世纪80年代,德化仍保存有200多条龙窑,后来随着 “以电代柴”的推进,龙窑逐渐退出德化陶瓷产业的舞台。
如今,老冯30多岁的儿子也加入这个团队,成为老冯的得力帮手。古龙窑的窑火,就这样再一次传到下一代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