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的发展在明清时期已进入一个红红火火的时代,主要表现在瓷都景德镇瓷业的飞速发展,不仅数量大、品种多,且质量高、销路广。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成了景德镇乃至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借力于白瓷质量的提高,以及彩料和彩绘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各种彩瓷如成化斗彩、嘉靖、万历、康熙五彩、以及清代的粉彩、珐琅彩等更加绚丽多彩;红、蓝、黄、绿、黑等各种高温和低温单色釉瓷和仿古瓷更是色彩纷呈。尤其是明清时期官办御器厂的瓷器制品更是繁丽至极,对这一时期制瓷工艺的提高、瓷器品种的发展有着无可置疑的带领促进作用。
明清时期景德镇以外的民营陶瓷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传统老窑转换思路,提高工艺,焕发生机,进入兴盛期,如福建德化窑的白瓷,江苏宜兴窑的紫砂、宜钧,广东佛山的石湾窑陶器,以及山西的珐华器、西南地区的重庆荣昌安陶等。二是一些偏远地区陶瓷业的发展,如云南地区的玉溪窑、建水窑等生产的青花器。这些民窑的产品装饰风格豪放粗犷,价格低廉,以满足当地民众的生活之需。有些品种如德化白瓷,以其独具特色的质感和釉色,成为全国制瓷业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本期“明清陶瓷专题”将向读者介绍的既有皇家专用的珐琅彩、五彩以及色釉瓷等官窑瓷器,也有民窑陶瓷中的奇葩——德化白瓷、宜钧、石湾陶器,以及建水窑青花瓷等,以期读者对这一时期的中国陶瓷品种有一个粗浅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