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引来好奇的观众
据《新闻晚报》报道,昨天,位于北渔路95号的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正式开幕,免费向市民开放。19个非遗项目在这里对外展示,7个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也在此成立,今后他们将会不定期为观众表演自己的绝活。
该中心面积有300多平方米,在这里有非遗项目展览、传承人作品展示等。场馆中的古陶瓷全息投影令人叫绝,三维动画中,已成碎片的古陶瓷通过清洗、排列编号,在传统手工的修复技艺下,先局部后整体、先内部再外表将残片部分逐个加以固定、粘接,最后对残破的部分进行补缺、打磨、精修、做色等,最后一件青花粙里红龙纹长颈瓶逼真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展示的非遗项目还有沪剧艺术,一个小型剧场实际上是一个八音盒造型,观众可以用八音盒转换发条的点播模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
众多实物的演示则让昨天的观众们大呼过瘾。展厅中一件巨大的木马装置令人称奇,这正是传说中的木牛流马。2009年,曹励华先生按照《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对木牛流马造法的描述按照1:1的比例制造完成了总体的解构,这件技艺也获得了非遗的认可。曹励华演示给记者看,这件木牛流马可以在山路和泥泞路面行进,圆轮车却不能。同时,它不易滑倒,且可以自动“刹车”,这些优点使它适宜于山地运输。木牛流马中的“牛”和“马”不食草,在战争中运输粮草,本身不消耗粮草,克服了真牛真马这方面的缺点。它还能在陆地行进,又可以在水中前行。
此外,刺绣、西郊农民画、撕纸均为民间手工艺,在展馆中,采用工作室的方式,由传承人和参观者进行互动,让参观者近距离观看各种精美作品的诞生过程,还可以带一两件小工艺品做为留念。假如传承人不在场,还可以从收纳格中拉出模拟的传承人,十分有趣。
展馆中还有7个项目的民间舞蹈,包括荡湖船舞、踩高跷、蚌壳舞、舞狮子、花轿舞、打湘莲、大头娃娃等,均在展厅墙壁营造嵌入式空间设置微缩的场景和人物,十分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