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展览上的“壶王”的这件高达50厘米的元代凤纹扁壶,雕刻精美,壶身上同时施用黄釉、青花釉、釉里红、青白釉等4种釉色,在现今发现的元代瓷器中所罕见
5月22--24日,一场完全由民间人士筹备发起的“2013年湖南陶瓷珍品百壶鉴定研讨会”在湘江河畔的长沙锦绣神舟古陶瓷展厅举办。在为期3天的鉴定研讨会上,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孙学海,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叶文程,中国汝窑和钧窑的发掘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赵青云等6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对展出的108件古瓷壶的烧造年代、产地、窑口、釉色、壶体形制、纹饰等方面展开研究和鉴别,并对它们的文化类型和艺术价值给予评估。
成为了这场鉴定研讨会上重要角色的百余件堪称精美无比的古陶瓷壶,最早的是战国的,之后每一个朝代的瓷壶都有,囊括了各种造型与花纹。制作的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均为湖南收藏家周斌和陈立宜的藏品,当中尤以元代和明代的多件瓷壶,让与会的多位国内著名的古文物专家赞叹不已。面对一件被誉为本次展览“壶王”的元代四色釉扁瓷壶,故宫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李辉炳说:“以往元代的瓷器因存世数量少而被视为陶瓷史上的缺环,学术界对瓷器的评价往往也是重宋、明而轻元。这件瓷壶的出现应该可以打破了人们的偏见,引起我们对元代瓷器的重新认识。它的高超的制作工艺独具一格,在其他地方还从未发现过类似这样的藏品。”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表示,从近年出现的新情况来看,民间藏品的数量和品质都大大超出了以往业界的判断,民间收藏当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重视对民间收藏的关注和研究,应是国家文物保护工作今后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个鉴定研讨会,是湖南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 周斌表示,古陶瓷的鉴定鉴赏意义不仅在于收藏的乐趣,更在于保护中国历史文化,提高民间保护、收藏古陶瓷的意识。他会将自己的藏品长期陈列,并希望近期在藏品展厅为市民们免费举办古陶瓷艺术讲座等一系列艺术知识普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