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中国龙瓷”--牡丹挂盘
新华网福州10月10日电(记者 华泰来)“薄如蝉翼,滑如凝脂,透如美玉,细若青丝。”一位陶瓷收藏者在观赏德化“中国龙瓷”系列白瓷作品时,由衷地发出赞叹。能将植物的花瓣、枝叶,人物的配饰、衣着烧制得惟妙惟肖,细微处薄若层纸,得益于德化传统瓷器制作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实际上,我们应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并非对半开,一直还是以传统工艺为主。但是,现代化设备也的确能让我们烧制出更精细的作品。”福建陶瓷艺术家、“中国龙瓷”品牌创始人林鸿福说。
德化瓷器拥有深厚的历史传承。《马可·波罗游记》中,就对当时德化瓷器的生产工艺有着记载:“这种瓷器的制作工艺程序如下:他们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适合制造上述各种器皿,然后抹上认为颜色合宜的釉,再将瓷器放入窑内或炉里烧制而成。”
“中国龙瓷”品牌的来历也与传统工艺有关。林鸿福介绍,龙窑最早出现于中国商代,是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依一定的坡度建筑,以斜卧似龙而得名,至今仍有沿袭。在他创立“德化瓷艺”的时候,便选定“中国龙瓷”这个名字作为旗下中高档艺术陶瓷的品牌。
“多数情况下,现代技术是应用于日常用品瓷器的批量化生产,较少用于艺术陶瓷创作。但恒温电窑是我们经常用于精细化作品的现代技术之一。”林鸿福指着一尊“穆桂英”瓷像上细致的京剧造型服饰告诉记者:“我们有些陶瓷艺术品,枝、叶、花的处理,以及穆桂英挂帅和民族风系列作品的工艺已经是在历史上最高水平了,以目前的技术发展程度,很难再做得更精细。这种服饰造型,衣褶薄如纸片,头上的配饰也只比发丝粗不了多少。有些作品的烧制时间会达到一个月以上,如果用传统柴窑烧制工艺,温度很难控制,成品率极低。如果用恒温电窑,成品率就很高。”
作为陶瓷艺术家,林鸿福认为,艺术家应用的技术只是实现自身创意灵感的手段。限于现代工艺在精细化表现方面的局限,除了部分类型作品的烧制过程以外,德化艺术陶瓷创作目前仍以传统工艺为主。艺术家能够在传统技艺上大胆创新,不断结合新兴技术,也是传承陶瓷文化内涵的一种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