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产的清代中期前的三足双耳鼎式炉,专家看得格外仔细
昨天是“世界博物馆日”,泉州各个博物馆都比往常热闹了许多。泉州市博物馆与海都报联办的免费鉴宝活动如期举行,市民翻出家中宝贝,纷纷前往鉴宝;闽台缘博物馆里,木偶展览表演见证指上功夫;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里,浓浓伊斯兰风情弥漫。
其实不仅在“博物馆日”这一天才热闹,后续还将有许多活动。今年泉州各大博物馆也刮起科技风,大家可以用电脑或手机微信,查找各种有趣的活动。
鉴宝
清代德化凤尾尊胎质细腻光泽晶莹
德化窑各时期私人藏品,专家一致点赞
这尊德化凤尾尊,让专家赞不绝口
昨天参加鉴宝的泉州藏家里有不少好故事。南安傅女士带来的是,用小巧锡盒装着的十来支精美发簪。傅女士说,舅妈活到103岁,临终前掏出了十来支贵妇人用的精美发簪,有的发簪背后镌刻商号“金珍兴”,有的发簪是银材质,有的是银和铜铸的。傅女士说,她想出售这套发簪,特别来打听打听价格。
原福建省文管会文物鉴定小组副组长、国家文物出境鉴定福建站副站长林存琪说,单从市场价值来说未必贵,但却是属于家族的记忆,贵妇在喜庆的日子会拿出来使用,反映早年闽南人的生活习俗。
黎明大学周老师带来了一大纸箱藏品,他玩收藏不过四五年,每周末都会逛逛泉州后城古玩市场。昨天下午,他带来的南朝深腹碗,是他花200元在古玩市场里淘的,“真是捡了便宜”。让福建省博物院原陈列部主任林忠干赞不绝口的,是周老师的一件清代德化窑的凤尾尊,也叫“花觚”。林忠干说,这件花觚是糯米胎,胎质细腻,釉水雪白润滑且光泽晶莹,是德化清代中期的标准样式。
泉州德化窑各个时期的私人藏品,让专家们一致点赞,如德化产的明代象牙白筒式三足香炉,清代中期以前的三足双耳鼎式炉,清代晚期人物小雕塑,还有民国白釉泛青桃形倒流壶等,不乏藏家二十多年的珍藏。
林忠干表示,德化窑陶瓷是以明代和清中期以前最具有代表性。早期的德化瓷釉水厚,呈现奶油白和象牙白,到清晚期釉水稀薄,就变成白得发青的颜色。此外器型受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康熙、雍正时期的陶瓷器型也会显得比较有气势。另外,泉港的一位藏家带来了一件南宋礼器,说是他爷爷早年在泉港海上淘沙时出土的。还有一位藏家带来了寿山石雕刻镶嵌的三个观赏小瓶子,而且连祖传的全套制作工具也一并带来,这两件藏品让鉴宝专家也印象深刻。
捐赠
上海藏家赠泉州古瓷
德化产的晚清人物小雕像
“有价值的文物,最终还是应该回归博物馆,回归大众”
昨天上午,泉州市博物馆新增了39件高古陶瓷,距今3000至5000年,上海闵行区收藏协会副会长朱煜良将这批个人收藏捐赠给泉州,他说收藏是在享受一种过程,而有价值的文物,最终还是应该回归博物馆,回归大众。
因为泉州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朱煜良从2006年开始结缘泉州,并经常前往。朱煜良说,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十分深厚的地方,但是早期的其他窑址的陶瓷文物还不够完整。他从藏品中挑选出39件,既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彩陶罐、汉代博山炉,也有晋代越窑青瓷盘口壶、汉代黄釉谷仓、宋代青釉谷仓等。
在朱煜良的带动下,三位上海的书画家昨天也一同向泉州市博物馆捐赠作品。书法家周伟俊赠送了书法对联,陈玉兴赠出山水画《山居图》,还有牛师堂创作的《唐人诗意图》。
泉州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这些捐赠藏品会先被妥善保存,日后有机会向公众展出。
逛展
网络博物馆“不下班”
手机微信可添加“泉州博物馆微联盟”等
今年的博物馆日,“科技味”比以前更浓。现在,想了解更多的展览活动和讲座动态等,只要关注网络博物馆,就可以实现。如果你一时半会不能去各个博物馆走走,别苦恼,手机微信添加“泉州博物馆微联盟”,可以找到“五月展讯”。全市所有博物馆相关活动的安排,都可查询。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也有微信了,他们率先推出“影像播报”。第一期影像预告栏目以视频播放的方式,向观众介绍5月份展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