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世虽少,仍有收藏机会
编者按:继“故宫珍藏·慈禧的瓷器”和“长宜茀禄·乾隆花园的秘密”之后,首都博物馆再度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了“盛世风华——大清康熙御窑瓷”展。
清三代御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继承了明代景德镇瓷业的优良传统,无论从胎质、釉彩,还是造型、纹饰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细腻,胎土淘练精细,胎釉结合好,器形多样而雄浑,整体表现出了规矩、挺拔、大气和豪放的特色。本文专访中国古陶瓷评鉴专家丘小君,以康雍乾三代的官窑瓷器特点为中心展开,从各朝釉色、造型、装饰及款式创新入手,结合帝王喜好与文人气息、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以及与外销瓷的渗透影响等,全面立体地还原一个清三代官窑的辉煌历史。
追慕前朝仿古创新
中国瓷器生产,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历史高峰,进入了瓷器的黄金时代。清代继承发扬了明代传统的青花、五彩,并开创了绚丽多彩的粉彩、珐琅彩和古铜彩,还出现了多品种的单色釉,而镂雕、转颈、转心的工艺技巧,更是达到鬼斧神工的境地。
丘小君认为,清三代官窑的特色首先是从明代官窑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他说:“清三代官窑在明代官窑基础上,继承了明代很多优秀的传统内容、烧造方法、品种等。特别是康熙、雍正两朝,受到明代最著名的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影响,对其非常崇敬与赞赏,也全面继承了明代成化时期瓷器的优秀工艺。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清代早期不写官款而写成成化、宣德款的青花瓷器,都是源于对明代官窑瓷的继承与膜拜心理。”
图1 清康熙仿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碗
图2 清雍正仿明宣德青花团龙凤纹葵花式洗
“康仿成化、雍仿宣德”即指这批不写本朝款识的瓷器。其中,成化款的多是康熙时期所写,这批写款与成化的写款有所区别,具有康熙时期的写款风格。
图3 清康熙仿明成化青花款
图4 明成化青花款
而雍正时期在仿宣德苏泥勃青料的效果方面做到了极致,追求苏泥勃青料的自然晕染,有起伏深沉的古朴风格,在青花料的绘画上注重了渲染,人为加重涂染和点染,烘托出青花的晕染效果。
图5 清雍正仿明宣德青花晕散效果
图6 明宣德青花绶带耳葫芦扁瓶与清雍正仿品对比(左:明宣德右:清雍正)
“所以,清三代官窑瓷器首先是对明代官窑的继承,然后才有开拓。这个开拓完全改变了明代时期的风格。明代以古朴古拙为主,胎体不如清代精细,有‘粗大明’之称,且釉面较清代肥厚,而清代比较坚致细薄。两个时代风格截然不同。区分明代与清代瓷器,从胎和釉上就能看出两种不同的风格。”丘小君补充道。
图7 明宣德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足底与清雍正仿品对比(左:明宣德右清雍正)
此外,和明代一样,景德镇代表了整个时代的水平。清代在景德镇恢复了御窑厂。明清两代御窑厂不完全相同。清代御窑厂的督陶官,不像明代由中官担任,而是由朝廷派遣官员担任,并且采用了雇佣劳动力的方式,御窑厂平时只有少量额定人员(约二三十人)。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为满足宫廷奢侈生活的需要,可以不计成本地提高质量和仿制古代名窑器,创制新品种。这就促进了技术进步和整个制瓷业的发展。同样颇为重要的是,清三代御窑厂督陶官也对制瓷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丘小君说:“整个清代制瓷都以清三代官窑风格为主导,而清三代官窑相当一部分成就得益于一些优秀的工匠和督陶官。他们的贡献对中国陶瓷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康熙年间著名的“臧窑”,就是指臧应选督造的官窑。文献记载,康熙朝监制官窑瓷器的还有刘源和郎廷极,著名的郎窑红即出自这个时期。此外,还有“熊窑”“年窑”“唐窑”等。
清代官窑瓷器的制作质量方面比明代制作要求更高更精细,品种更丰富多彩,最重要的人物就是雍正13年开始到景德镇做督陶官的唐英,他是对景德镇官窑瓷器贡献最大的人物。“唐英以官员身份被派往景德镇御窑厂,而自己并不懂制瓷技术和业务,受到下属、工匠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他感到必须要努力深入到御窑厂的管理和工艺上。所以,唐英每天与工匠们同食同寝,研习制胎、拉胚、烧制工艺。同时,他也参与绘画。绘画上不论粉彩还是墨彩,书法上不论真草隶篆,都达到了官窑水平的主导地位,引导潮流。他在御窑厂不断努力,继承并创烧了57种单色釉品种。”丘小君对记者说道。
唐英仿制的五大名窑,从外形上就十分形似,釉色也达到了宋代时期最高水平。
由于清三代瓷器市场走俏,现有一些私下买家看好市场行情,特委托我们征集清三代瓷器,要求保真到代品相完整,有意向的藏友可联系小编:15921470457(手机/微信)
图8 清乾隆仿宋汝釉圆洗
图9 清雍正仿宋官釉琮式壁瓶
图10 清雍正仿宋哥釉鼠耳炉
宋代以来盛行单色釉。唐英恢复了宋代以来的五大名窑各个单色釉的品种,并创烧了前所未有的单色釉品种,如雍正时期“淡粉”“淡黄”“淡绿”“湖绿”“瓜皮绿”“胭脂水”“珊瑚红”、“秋葵绿”、乾隆时期“松石绿”等釉色。仿宋代钧窑窑变釉也达到了最高的水平。
图11 清雍正淡粉釉梅瓶
图12 清雍正淡黄釉瓶
图13 清雍正胭脂红釉盘
图14 清雍正秋葵绿釉如意耳蒜头瓶
由于清三代瓷器市场走俏,现有一些私下买家看好市场行情,特委托我们征集清三代瓷器,要求保真到代品相完整,有意向的藏友可联系小编:15921470457(手机/微信)
图15 清乾隆松石绿釉镂空花篮
图16 清雍正仿宋钧釉鼓钉三足洗
“唐英还留下一些自己所做的瓷器作品,有的写乾隆款,有的落唐英款,这些瓷器也非常优秀。目前来说,大众还未认识到它的价值。这些瓷器属于官窑窑主的作品,对所有官窑瓷器都起带动作用,将来应该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丘小君补充道。唐英不仅非常实务,还能将工作中的经验加以总结。他在乾隆元年所写《陶成纪事碑》和乾隆八年所编的《陶冶图说》是研究我国清代制瓷工艺史的重要资料。
图17 清乾隆年间唐英所编《陶冶图说》
纹饰题材与造型艺术的全面发展
康雍乾三朝被誉为我国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但整个清代在制瓷生产工具方面的改革并不大,制瓷业的成就主要是装饰技法的改进和提高。除色釉外,清代瓷器的装饰主要是彩绘,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和斗彩各个品种,都是利用不同的色料绘制图案画面。其图案装饰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纹样,如各种缠枝花、团花等,另一类是以花卉、花鸟、山水、人物故事等为主题的图案画面。
图18 清康熙釉里红缠枝花纹玉壶春瓶
图19 清雍正五彩仕女图罐
图20 清乾隆粉彩开光四季山水盖罐
“清三代官窑瓷器从题材纹饰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特别是清早期。如,纹饰上有一种特殊的牡丹画法——茂盛怒放的双犄牡丹,它寄予了开国之初统治者对于国家兴旺发达的愿望。”
图21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斗彩花鸟纹碗
丘小君继续说道:“此外,清三代瓷器的很多题材内容都来自于传统故事、文学内容,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的刀马人物,《牡丹亭》《西厢记》的仕女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福禄寿禧、科举、耕织等内容都表达了太平繁荣的愿望。”总的来说,清三代对从宋元明传承下来传统图案和题材的绘画做了全面的总结,形成了清代的形制内容和绘画表现。所以,其题材特别广泛,内容相当丰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最全面。
图22 清康熙五彩刀马人物故事图瓷板
图23 清雍正黄地绿彩云蝠纹碗
其中,对古陶瓷绘画作出最大贡献的即为珐琅彩。“当时并不叫珐琅彩,只是引进了西方的珐琅材料,通称洋彩,晚清民国时期才叫做珐琅彩。”丘小君说:“最初,中国引进这些西方颜料,由如意馆画师创作绘画。至乾隆时期已经完全可以自给自足,颜料都可自己提炼。”瓷胎画珐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贡献。雍正、乾隆时期,凡是瓷胎画珐琅的作品几乎全是诗书画印一体,可以表现更细腻的绘画和书法内容,这时已不仅仅是一件瓷器,等于一个完整的艺术创作,所以其意义重大,比单纯的描绘或是规规矩矩工匠式表现纹饰图案意义更大,因为书画介入到了瓷器制作。把文人的书画,甚至是宫廷如意馆画师的书画,宋元以来传统书画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了制瓷艺术上,可以说既是中国书画的发展,也是瓷器制作的进步。
图24 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图25 清雍正珐琅彩松竹梅图瓶
由于清三代瓷器市场走俏,现有一些私下买家看好市场行情,特委托我们征集清三代瓷器,要求保真到代品相完整,有意向的藏友可联系小编:15921470457(手机/微信)
图26 清乾隆珐琅彩花卉图瓶
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爱好和宫廷大量需求,除了彩瓷和单色釉在康、雍二朝基础上继续大量烧制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制品。丘小君说:“清代官窑中一些仿古青铜器式样也非常优秀。由于乾隆皇帝好古,欣赏古代青铜器、古玉器、宋代瓷器,唐英为迎合了乾隆的心理兴趣,创烧了众多仿古品种。”
图27 清乾隆仿古铜彩出戟尊
图28 清乾隆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
图29 清乾隆仿宋哥釉盘
清三代官窑瓷一直发展到乾隆时期,成为最高峰。特别是这个时期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不断创造新品种,如转心瓶、转颈瓶、万年甲子历瓷瓶等,还有一系列仿生瓷,不管是仿动物,还是仿植物,各类工艺品的仿制以及仅具观赏性的瓷器也大量出现。“此时的瓷器制作可谓登峰造极,即瓷器可随意创作,任何事物都可通过瓷器作品表现出来。”丘小君总结道。
图30 清乾隆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
图31 清乾隆粉彩像生瓷果盘
图32 清乾隆仿黑鲨鱼皮嵌钟表葫芦式挂瓶
图33 清乾隆仿朱漆菊瓣式盘
由于清三代瓷器市场走俏,现有一些私下买家看好市场行情,特委托我们征集清三代瓷器,要求保真到代品相完整,有意向的藏友可联系小编:15921470457(手机/微信)
皇家气息与文人气质的相结合
清三代官窑瓷器的发展还与统治者的口味、文人思想有极大联系。康熙帝本人为振兴御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由于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修养,以及其对西洋先进科技和工艺技术的浓厚兴趣,成就了康熙御窑的振兴与繁盛,尽展风华,彰显于中国陶瓷史册。丘小君说:“康熙皇帝热爱艺术,同样还热爱科学,从钟表机械到化学实验都很有兴趣。他从西方引进了很多玻璃仪器,如蒸馏器、放大镜、显微镜,引进了西方油画绘画技法,如平远法、透视法等。其对科学的极大兴趣也促进了艺术创作,如创烧的单色釉品种‘郎窑红’‘豇豆红’等都十分有名。”铜红釉烧制技术在明中期以后几乎失传,一直到康熙朝才得以恢复和发展。郎红釉仿明代宣德宝石红釉。豇豆红与郎窑红并驾齐驱,色彩淡雅,又称“桃花片”“娃娃脸”“美人醉”。
图34 清康熙郎窑红釉观音尊
图35 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瓶
“并且康熙皇帝一再教育自己子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尊重汉族文化传统。改变了以往马上民族粗旷的、对文化不重视的状况。”丘小君补充道。康熙时期流行在瓷器上书写整篇文章,以笼络知识分子的《圣主得贤臣颂》最为普遍,此外也有《出师表》《赤壁赋》《滕王阁序》《归去来辞》《兰亭集序》等内容。
图36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
雍正皇帝本身也是一个艺术天分很高的鉴赏家,他命唐英创烧了很多单色釉品种,又特别喜欢商周青铜器的复古之风,所以在雍正时期也出现了大量复古瓷器。引进西方珐琅彩以后,也创烧了大件的洋彩瓷器,并且雍正皇帝也亲自参与了瓷器的造型设计与品种创新。丘小君说:“雍正皇帝虽然在位时间较短,但他在位时期的瓷器少而精,要求极高。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雍正时期流传下来的瓷器件件都是精品,在清三代瓷器收藏领域价格一直是最高的。”
图37 清雍正鳝鱼青釉兽耳衔环方壶
图38 清雍正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图碗
乾隆时期的瓷器更是达到了顶峰。乾隆皇帝本身的艺术品位极高,特别崇尚古代美学艺术,对所有艺术门类都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思考,并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他一生共作御题诗四万多首,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咏瓷诗一百九十九首。清宫造办处曾奉乾隆之命将这一百九十九首咏瓷诗,由造办处“玉作”刻在乾隆皇帝钟爱的瓷器上,以便长期留存。据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带有乾隆御题诗的瓷器约300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乾隆本朝烧制的官窑瓷器;另一部分则是清宫旧藏的、颇得乾隆皇帝赏识的历代古瓷珍品,特别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
图39 清乾隆珐琅彩开光山水诗句瓶
图40 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洗(刻乾隆御题诗)
此外,乾隆朝对整个中国陶瓷史的贡献也最大。乾隆时期国富民强,所以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瓷器,制作要求都达到了一丝不苟,也是最精细的标准,形成了乾隆时期的制瓷风格,也规范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严肃认真、规矩守信。“很多名品都是在乾隆皇帝的指示下,由宫廷画师画出图样,之后请乾隆过目,在清宫档案中有大量乾隆皇帝对制作陶瓷的指示和御批,如瓷器制作和数量的规定等。可见,乾隆皇帝积极参与了御窑厂的制作,并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众多优秀瓷器。所以,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开拓者。”丘小君说。
图41 清乾隆粉彩开光人物茶壶
图42 清乾隆粉彩百鹿尊
内外交流的瓷器表达
明代后期到康熙时期,东印度公司大量订购中国瓷器销往欧洲,在欧洲掀起极大影响。大量换取外汇也刺激了清代外销瓷器生产。特别是清代早期,如康熙时期广州十三行,设立大量作坊商铺,制作风格也是根据国外买家的要求,迎合外国人喜好,如西洋人物绘画等。这一时期,出口大量成套餐具、咖啡具,题材包括各种人物、动物甚至基督教内容,也有欧洲皇宫贵族家族的订货,表现为带有家族族徽或是其年代。贸易兴旺发达,也带动了景德镇的制瓷业。一直到晚清道光时期,外销瓷产业都很兴盛。“目前我们见到回流的外销瓷都是整批整套,甚至许多采用金彩的大件装饰性瓷器这几年都慢慢回流到国内。中国瓷器的知名度以及对国外的影响也都通过外销瓷表现出来。瓷器的外销,一方面,拓展了人文交流,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海外;另一方面,也扩充了瓷器的制作题材、形制等。外销瓷中除了有西洋人物、帆船、狩猎生活、钟表、玻璃实用器具绘画等西洋文化的展现,还有中国特色的二十四孝、三国演义、传统爱情故事,如西厢记等内容也都传播到了国外。”丘小君说:“外销瓷可以说成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是科学文化的交流,也是物质文明的传播。”
图43 清代外销人物故事瓷盘
图44 清代外销徽章纹瓷杯
外销瓷的制作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这使得官窑瓷器的制作也大量引用了外国的图画内容,比如西番莲花等内容以及油画的绘画方式。粉彩绘画以珐琅料为地,再在其上彩绘,显得富丽堂皇,也是受到了外来的影响,且一些珐琅彩瓷器上有很多西方的人物、风景,如风车、磨坊等景致的描写。
图45 清乾隆黄地粉彩西番莲纹大碗
图46 清乾隆黄地珐琅彩开光西洋人物绶带耳葫芦瓶
清三代官窑市场
因清三代官窑瓷器数量较少,市场价格逐年递增。2000年左右,乾隆时期一件普通的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市场价约60万港币,近几年可达500至600万元左右,增幅十倍,有的可过千万元。丘小君认为,尽管清三代官窑瓷器存世量较少,但仍有机会收藏。只要价格随着市场热度合理增长,都值得入手收藏。如果是人为炒作,超越了它的增长幅度,就不适合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