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武老师祖籍浙江诸暨,现居上海。职业:中国文物鉴定与修复专家,担任苏富比鉴宝专家。 2015年,应邀只身赴新加坡,为新加坡博物院鉴别归类了所有馆藏瓷器,深受副馆长黄先生赞赏!
“修好一件物品,等于还原一段历史。”他是文博圈最年轻的研究学者,与众多知名学者交好,他说:“在保护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道路上,青年人要供需更多力量。”
胖胖的身材,穿着休闲衣服,文静的脸上带着显示有故事的男人,儒雅,谦逊。就像江南的二三十年代的文人小生。他是来自美丽富饶西施的故乡诸暨。
来自西施的故乡诸暨的他,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意味着随处可见的文化遗址,以及盗墓猖獗的现实。周先武耳濡目染,从小便开始收集一些小玩意儿,如铜钱、陶器、青铜镜。那时候价格也便宜,“一点点就能换回来。”甚至最让他后悔卖掉的一张画,为进士出身的邻居所赠,几乎烂成一片一片,以一千元的价格出售之后,他才知画中落款“苦瓜和尚”,乃为曾深深影响过“扬州八怪”的石涛。
周先武谈起文物鉴定便神情飞扬,这些都透露出知识分子特有的儒雅和沉着。凭外表,你很难相信,70后的他刚过而立之年,便已成为文博圈最年轻的文化学者。但实际上,他自称“算是这个圈子里性格张扬的”人。从他历历数来的名字,如马未都、李宗阳、张淑芬、毛晓沪来看,他确实交际名家大腕之广泛。他的行程总是安排的满满的:经常去北京,山东,绍兴上虞走访“越窑窑址”和上虞学者讲座,鉴定流失海外文物,之后到上虞的工作室给友人的藏品答疑解惑、便匆匆赶往上海参加活动……
汉代陶器、贝叶经、黄杨木观音、青铜器、明清瓷器……,他从越窑采集回来的碎瓷片,亦是具有文献价值的文物。他的老家——诸暨安华,院内更有大青石,以及从小收集的建筑门饰、缸、马槽和各式各样的石头。
这些年,他走遍八大窑址,去过全国大大小小博物馆,始终认为,“只有把文物鉴定、鉴赏和考古结合起来,才能对文物有系统认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是青年学者成长最快的一条路。”不言而喻,也是他为何而立之龄,即与众多名流大家齐聚一堂的关键所在。
也就不难理解,当他来到上海,第一年便开始在古玩市场摆地摊,卖古玩,又是文物鉴定修复专业,摆地摊,太没出息。他又再度思忖,“这样下去,只是文物贩子,我要做文化学者。”这便有了苏富比上班的后话。负责文物断代、命名和整理文字性资料,并有机会与全国顶级专家们朝夕相处,聆听其教诲,这更让他在专业领域练就扎实基本功。此期间,作为文物修复师,他与各大专家、学者一道,参与修复及鉴定。
援引《收藏之声》杂志社社长白冰女士对他的评价,“怪才”。其“怪”之处,便在于不断求新求变,不循常理。当你以为他会沿着文物修复的路子走下去,他却又摇身一变,与苏富比董事长一起赴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国家,回购大量流失在海外的文物,并使得其中许多文物登上国内外知名拍卖公司拍卖榜,创造出可观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周先武说:文物鉴定家,必须做一个“野生动物”,就是在野外奔跑,就是在野外求生存。
所谓野外奔跑,就是跑考古现场,跑古玩市场,跑博物馆,跑纪念馆,跑作假作坊工厂。周先武笑言,这些年他几乎天天都在外面奔跑,全国的瓷器窑址他不但跑遍了,而且有的还跑过无数次;每次都有新发现,每次都有新收获。全国的大小古玩城、博物馆几乎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他可以闭上眼睛画一张全国大小城市古玩城、博物馆旅游图。他尤其感兴趣的是那些文物造假秘密基地,有时是明访,有时是暗探。他说,现在的造价水平日益提高,有的甚至连科学仪器都难以测出。你只有明晰了造假的工艺、技术、材料,你才能知道如何辨假。。
所谓野外求生存,就是你必须进入古玩市场买古玩,在买中研究,置身其中的研究,甚至把自己的利益置身其中的研究,在捡漏和走眼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九九八十一难经过了,你才能大悟,才有彻悟。
周先武笑着说,这是我们“实战帮”的成长历程和行为准则。即在实践中历练出你的火眼金睛!历练出自己在纷繁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千年文物中,拨开云雾,去伪存真,恢复文物原貌的“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