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是最富有东方风情的瓷器品种,它的美穿越时空,隽永不衰,而青花也从瓷器上走进时尚界,走进更广阔的艺术空间,成为艺术家、设计师们的灵感源泉。回溯青花瓷的历史,进入明代时,青花瓷成为当时的主流瓷器,上至皇室,下至百姓家中,处处可见青花瓷的身影。在合肥市文物管理处收藏的青花瓷器中,明代青花瓷占据了不小的比重,其中一只明代博古斋青花瓷碗则是一件看似简单却富含诸多讯息的青花瓷文物。
景德镇产的青花瓷称霸明代
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唐代,专家通过对国内出土的青花瓷片的研究,认为当时制作青花瓷的钴料来自中西亚地区。遗憾的是,唐代青花瓷还未发展便已凋落在历史的烟尘中。直到元代,青花瓷重又绽放,并走向兴盛。“元青花以大气豪迈的艺术风格呈现。鲜明的视觉效果、简明的艺术快感将青花艺术推向顶峰,为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奠定基础。”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徐凤芹告诉记者,“元代时的钴料既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制作出的青花的色彩有所差异,在纹饰上,元代青花瓷层次较多,比较繁复。”
有了元代发展的深厚积淀,明代的青花瓷大受追捧。明代瓷业,一改全国各地窑口争奇斗艳的局面,而由景德镇的瓷窑占据主导地位,而景德镇的瓷器又以青花为主。“明代不同时期,青花的色泽、纹饰等有所不同。比如,洪武时期的青花色泽偏暗黑,纹饰多简约留白;永宣时期的青花则青色浓艳,纹饰优美。万历后期,天启至明末的青花蓝中泛灰。”徐凤芹补充道。
青花瓷发展到清代,不仅在国内盛行,更远播到世界,工艺技术、绘画水平、生产规模和产量皆达到了历史上的又一高峰。
题写堂名款的瓷器皆为精品
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徐凤芹介绍说:“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明末博古斋青花瓷碗为侈口,斜弧腹,矮圈足,其全身施釉,釉色白中泛青,青花发色青灰。外底为单圈青花纹,白胎。这个青花瓷之所以被称作“明末博古斋青花瓷碗”,是因为其碗心的青花双圈内从上至下书有楷书堂名款“博古斋”三个字。那么什么是“堂名款”,“博古斋”又是什么呢?
徐凤芹解释道,堂名款就是在定制的瓷器上刻划、模印书写上自家的堂名、斋名或年号,享用人既有皇室贵族、达官显贵,也有文人雅士、精工良匠。名款自明代嘉靖年间大量出现,从此逐朝延续,日渐流行。当时能题写堂名款的瓷器都为精品。
“有些学者认为明代瓷器款识中的‘博古斋’款是‘雅匠良工之自署’,出自景德镇董家坞民窑,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堂斋款瓷器多为古代知识分子或达官贵人以自己宅第中的厅堂或书斋之名订烧的瓷器。其他地区发现的还有如松柏草堂、雨香斋、白玉斋、青萝馆等,有的款识在碗心,有的则在碗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