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经观音,三十三观音之一,因手持经卷故名。
持经观音亦称读经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三。“应身相”为持经观音的“化身相”既是“声闻身(梵文 Sravaka 的译音)”!箕坐崎岖岩石上,左手放在膝盖上,右手持经卷状若读经。以象徵手持经卷为众生说法之意。
也有一说是持经为声闻身,即“声闻观音”,以观世音菩萨之慈悲大愿,引导众生开悟。因此,持经观音又称声闻观音。
《普门品》曰:“应以声闻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声闻”是指闻佛声教,悟出四圣谛理,断三界见思惑,进入涅槃的声闻僧,经典又代表着智慧的象徵,此观音因手持或阅读经卷而得名。其“应身”法相之特徵为持经书或安坐于岩石上阅读经书。
《法华经·普门品》所载,“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此系因声闻乃听闻如来之说法而得道者,故以手持经卷表示之。其形像为菩萨坐岩石上,右手奉持经卷,左手置于膝上。
关于持经观音的由来,还有两种说法...
民间流传《观世音传奇》中记载:唐朝年间,浙江临安有个叫钱廖的读书人非常用功,常常贪早摸黑地看书,但应举考试屡遭败绩、名落孙山。
在一次失败后的返程中,忽遇狂风暴雨,钱廖赶紧跑进一间庙中避雨,只见庙堂端坐着一尊手持经书的观音菩萨,本已心灰意懒的他惊异天缘,受端坐的观音法像所感悟,虔诚跪拜,回家后发愤图强,若干年后,钱廖高中状元。钱廖不忘菩萨的恩泽,修庙奉供。
其二,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浙江临安有个叫钱鏐的人便招集乡勇,保卫家乡,但是他怕背上“犯上作乱”的罪名不敢起兵。于是观音菩萨便托梦指点钱鏐,并要他二十年后到天竺山接受点化。钱鏐依言起兵,并建立了吴越国。
他二十年后如约来到了天竺山,却只见到一个坐在石上念经的僧人,钱鏐知道缘由后,便在那里建了一座看经庵,内奉一尊观音持经的塑像。表示只要众生心怀天下,就能成就天下大事,只要众生多积功德,观音菩萨就会保佑众生心想事成。
温馨提示:
如对文中作品感兴趣,可联系博缘陶瓷购买收藏,联系方式:13600777720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微信咨询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