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窑简介
定窑
定瓷即定州窑陶瓷,产地在今河北曲阳,古属直隶定州,故称定窑。定瓷烧制始于唐,兴于北宋,失于元。定瓷以白定为主,胎质坚密细腻,釉色柔润透明,器薄如纸,叩击如磬,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之称。之外有红、黑、紫诸色。定窑以装饰见长,刻花奔逸、潇洒,印花精细典雅,间辅以剔花、堆花、贴花等。品类有盘、碗、瓶、尊、炉、枕、人物等,设计或劲健挺拔,或秀美娟丽。史载:江西景德镇、山西平定、四川彭县、北京龙泉务诸窑皆蜂起仿效,形成庞大的定窑系,高丽、日本等邻邦国家对定瓷制度也皆有效仿。
汝窑
汝窑遗址在河南汝州境内,故名,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于北宋,因宋金战乱不息而兴盛不过二十年,所以弥足珍贵,是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窑。汝瓷胎骨坚硬,香灰色。釉色润泽莹厚,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通体有细片,釉面沙眼显露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以小支钉满釉支烧。
钧窑
钧窑,窑址在河南省禹州市,古属钧州,故名钧窑。始烧于唐代,盛于北宋,金元时继续烧造。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属北方青瓷系统。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称之为“蚯蚓走泥纹”。器物多为鼎、炉、洗、盆、盘、碗、瓶、人物、尊等。产品贵在窑变产生的天然画,非人力所绘,有“钧瓷无双”之说。
哥窑
南宋时中国东部浙江省的龙泉地区有章家二兄弟以烧造瓷器为业,兄弟各自掌管一窑,哥哥掌管的窑称“哥窑”,弟弟所管的则称“龙泉窑”。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俗称“金丝铁线”。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造型端庄古朴,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器身釉色滋润腴厚,哥窑开片特点为平整紧密,片纹裂开成上紧下宽状,黑色纹片中有时闪蓝色。传世哥窑器为数不少,但哥窑窑址迄今尚未发现,为我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
官窑
宋代官窑包括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迄今尚未发现窑址。南宋官窑是宋室南迁以后,在浙江杭州设立的新窑,包括修内司官窑和郊坛官窑两处。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鼎、炉、觚、彝等式样,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有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不同于哥窑细碎的鱼子纹。
人物简介
陈文增1954年生,大学文化。现任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大学等兼职教授,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硕士点特聘硕士导师。曾获“中国历史名窑恢复与发展特殊成就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收藏。2001年瓷、诗、书三联艺术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出版有《定窑研究》、《定窑陶瓷文化及造型装饰艺术研究》、《陈文增定瓷作品精选》、《陈文增诗词》等陶瓷、诗词作品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