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名窑:陶瓷文化的象征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一席谈
瓷器到了青花,已经珠光玉润。然而,我们毕竟不能忘记那个遥远的宋代,在北方南方,散点式开放着的五处艺术之花,定、汝、官、哥、钧。金元之际,使得北方诸名窑南迁景德镇,从此北方名窑成为绝响,走入历史幕后。一晃八百年之后,到了当今之世,五大名窑纷纷恢复生产,然而,窑址尚在,新生尚难。全凭那些有志者经过千万次试验,终于揭开了历史真相,恢复了传统工艺。在大工业瓷器发达的当代,传统名窑还固守着手工制作,尤其五大名窑的工艺美术大师们,他们以心血化为艺术之葩,以炼彩石补天的精神感动着我们。时下,五大名窑渐成气候,又当捆绑申遗,这让我们看到传统工艺以其历史新貌不仅在影响着我们的艺术生活,还将参与我们的艺术生活。这着实值得庆幸。为此,我们约访了龙泉宣言的参与者之一的定瓷大师陈文增先生,围绕着五大名窑的前世今生作一些回望与探索。
历史走出了山重水复,迎来了柳暗花明
记者(以下简称记):“龙泉宣言”的诞生将对我国的五大历史名窑的保护、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能谈谈为什么现在才出这个宣言吗?
陈文增(以下简称陈):面对五大名窑及中国目前陶瓷界之现状,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各具特色,竞争发展”。中国陶瓷分南北二系,即南青北白,五大名窑南有龙泉窑及南宋官窑,北有定窑(河北曲阳)、汝窑(河南汝州)、钧窑(河南禹州)、北宋官窑(河南开封)。古代还有磁州窑(河北邯郸)、耀州窑(陕西铜川),各大名窑在目前均呈现出中兴时期的初步繁荣。为此,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于今年金秋,在恢复中华历史名窑生产50周年之际,汝、官、哥、钧、定和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宜兴陶瓷等历史名窑的代表聚首著名的青瓷之都——浙江省龙泉市,“龙泉宣言”就这样诞生了。
记:五大名窑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在世界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今也要申遗了,您如何认识五大名窑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的意义?
陈: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牵头下,正在策划和积极参与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也很关键。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最早发明了陶瓷,发展了陶瓷文化。五大名窑不妨说正是中国陶瓷文化在历史上的具体象征,正是中国历史上陶人的努力,给世界留下了享之不尽的永久性财富,成为推进世界陶瓷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五大名窑联合申遗,不仅仅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范畴,彰显中华古文化,更重要的是在肯定和认识中国文明的同时,对世界陶瓷未来发展将提供科技、文化与艺术之难得的历史资料。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五大名窑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亮相,是对中国陶瓷文化和传承文明的一种肯定。
记:据说您近日参加了“纪念恢复龙泉青瓷生产五十周年高峰论坛”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河南禹州举办的“禹州钧瓷文化研讨会”,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陈:不论是“龙泉的高峰论坛”还是“禹州钧瓷文化研讨会”,虽然题目不同,但内容相近。这两个会议,汇聚了五大名窑大师及中国陶瓷界之精英,大家畅所欲言,综论中国五大名窑之历史及现状。“龙泉高峰论坛”专家们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找出名窑差距,固本强基,五大名窑相互交流,互励互勉。这次论坛谈论最多的是名窑发展问题,历史走出了山重水复,迎来了柳暗花明。当代名窑在适应历史发展中如何去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在保留各自风格基础上去开阔视野,找准创新路子,多出佳器精品,真正实现中兴时期历史名窑发展之目标。清华大学张守智教授提出五大名窑工艺如何向高科技靠拢,实现古今结合,找到工艺上的默契。同时对保护环境,保护文物设施,珍惜当代生活和工作环境下的一草一木,都成了该“论坛”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