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日,东莞车市出现力帆、吉利、比亚迪三家经销商“大兜乱”现象,而且相互关系如此密切,这在东莞汽车市场实属少见。这到底为何?是经销商本身经营的问题,还是东莞车市资源重新配置的结果?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这属于市场自我调节的正常现象,而部分消费者表示担忧,唯恐资源重新配置产生垄断。
目前东莞路面上的比亚迪F3,很大一部分就是从兴隆车行卖出的。然而近日,兴隆频频传出不再经营比亚迪品牌的消息。
从兴隆有关工作人员处得知,利润缩小是车行放弃经营比亚迪的主要原因。“当时我们平均一个月能卖200辆,现在生意大不如前了。”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刚开始,比亚迪在东莞市场上的份额很少,后来在他们的经营下,比亚迪这个品牌在东莞市场逐渐做大做强,短短的几年时间,比亚迪在东莞的经销商就有13家之多。“蛋糕就那么大,越分越小,客户也流失了。”
该工作人员还透露,厂家狠压任务狂减经销商利润空间也是他们退出比亚迪品牌经营的一大重要原因。“市场不好做,厂家又要求我们销售任务翻番,经销商压力很大。”有比亚迪经销商表示,个别经销商为完成销售任务高息贷款数千万元囤车,日常经营却因资金缺乏举步维艰,甚至出现卖得越多赔得越多的情况,为了把车卖出去,比亚迪就拼命开发新的经销商,经销商为了完成工厂的任务,不得不打价格战,同城几家经销商拼得头破血流。
原本卖吉利的东莞信泰隆车行,则要退出吉利品牌,开始加强与力帆的合作,这又是为何?
“我觉得,厂商和经销商之间不能只是摆布和被摆布的关系,我们经销商不能沦为棋子,要像拍档甚至夫妻那样,才能共赢。”信泰隆车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原本信泰隆一直经销吉利中低端品牌,也培养了大量客户资源,但自从吉利帝豪作为高端品牌出现以及顺隆经销吉利后,信泰隆的资源开始被瓜分,双方合作开始出现裂痕。“吉利厂家的政策和支持力度很不稳定,通常每换一个总经理就换一套方法,使我们无所适从,由于我们和厂商的经营理念不符合,所以就不再合作了。”该负责人说。
信泰隆看好力帆,而原本卖力帆的浩沣车行最近却决定放弃力帆了。
“力帆在众多自主品牌的家轿中,品牌形象还没完全建立,相对于吉利、奇瑞等品牌,力帆还是容易被忽视的。此外,网络布点的缺失和产能的低下也是其中原因。”浩沣车行副总经理谭先生说。在他看来,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寒冬,严重影响了东莞车市的营销理念。
经销商之间的这种兜转,而且相互关系如此密切,这是东莞车市资源重新配置的结果,是市场调节作用的正常表现。“这其实也是三家经销商在车市冬季中求生存的方式,目前尚无结论说谁获利较大谁亏损最多。相反,厂商一旦对经销商的决策失误,还会自伤其身。”
汽车4S店区域市场经营模式及市场竞争趋势
雷神咨询市场部经理屈志超认为,中国汽车渠道规模庞大,而且形态各异。按照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国内的汽车经销商已超过3万余家,其10000家左右4S店。另外还有2000多个二手车市场,520多个新车汽车有形销售市场,1000多个汽车用品市场,配件市场有2000多个,如此大规模的渠道,未来发展关系汽车市场的命脉。而4S店的发展,尤其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09年汽车市场热门话题就是区域营销,确切说,是拓展二三线乃至三四线市场。数据显示,如果把全国城市按行政级别、经济发展分为四级的话,乘用车三四线城市比重将从03年24%上升到2011年44%,一线城市将从29%降到12%,出现明显萎缩。尤其经济危机之后,二三线市场显示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而事实上,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相比,其它省份4S店数量较低;因而在这些省份,4S店对区域市场的拉动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当然,各品牌应该注意在分布较饱合的城市如北京,需要重点控制自家店之间的竞争)。
近年汽车市场炒的最热的概念无疑是telematics技术,包括On-star、G-book、ATX等技术陆续进入消费者视线,力图实现人机交互。从而也为厂家、4S店开发新的赢利点打下基础。
“定位”大师特劳特说,寻找“显而易见”的战略应基于今天,而不是明天,你无法预测未来,最好也不要去这样尝试,今天就是今天,明天就是明天。
因此,我们将从当前4S模式中呈现出的若干小趋势,寻找4S模式发展“显而易见”的战略。
4S店发展小趋势一:“大服务”
往事如烟,1982年上海大众奠基、1998年广州本田及上海通用开始销售、2003年汽车井喷、2005年汽车业大萧条……汽车业无数英雄豪杰已成昨日黄花。而不同时代有不同主题,汽车业近年及未来的主题必将是服务及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