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20年前的困境,张兰不禁感叹,“中国改革开放这30年,变化实在太快了。”
1991年底,揣着3年打工的积蓄——2万美金,张兰回到了中国。最初,她曾经为自己找不到创业的方向而苦恼,直到有一天她在东四的街面上发现了一个出租房屋的小纸条——张兰又重新拾起自己在国外打工时的行业。
“在国外打工时,我一直在后厨干活,让我接触了到餐饮行业。”张兰说,其实最初她并没有想开餐馆,但是阴错阳差之下她还是从事了这个行业,“而且当时2万美金也干不了别的。”
于是,便有了后来赫赫有名的“阿兰酒家”。从此张兰便一发不可收拾,最后渐渐爱上了这个行业,并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张兰说,从事餐饮行业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天都要面对新的挑战:不断创意新菜,面对不同的顾客。
从事餐饮业多年,张兰自己也说,这是个“勤行”:手勤、脚勤,头脑勤。创业初期,她每天和员工在一起,从早忙到晚。逢年过节,她和员工更是没有休息的机会。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正因为自己曾有多年打工的心酸经历,张兰非常能体谅员工在过年时渴望亲情的那种心情。
创办俏江南后,每年春节,张兰都会和员工一起去九华山庄,摆上上百桌年夜饭,大家一起包饺子、放炮、演节目,感受家人般的温暖。
“一到过年,员工就像盼望母亲那样盼望我和他们在一起。”张兰说,由于俏江南的员工大部分是外地人,过年回不了老家,因此他们就把她当成了妈妈。“看,这几天就有员工给我发信息了,问妈妈你什么时候能来看看我们啊。”
长期与员工结成这种亲人般的关系,也让张兰产生了一种责任感,每到新年,她必须去看看员工,给他们拜年。2009年的元旦,张兰就迫不及待地到几家分店看望她的“孩子们”,还在这些年轻人面前一展歌喉。
从事餐饮行业20年,张兰最大的感受就是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不在家过年了,而俏江南的年夜饭也总是早早就被预订一空。
由于春节期间的生意红火,俏江南将年夜饭分为两个时段:一是晚上6点到8点,二是晚上8点到10点。之后的时间就属于张兰和员工的了。
现在,俏江南在北京的分店数量已经达到25家。今年春节,张兰将逐一到每家分店向员工拜年,当然,她不会忘记带上红包。
“现在对于我来说,过年就是为了让员工开心。”张兰说,也许在一些人眼中,如今的她似乎不需要再像过去那样和员工在一起过年了。但她坚持认为,与员工一起过年是俏江南的一种企业文化,不会改变。
“我在30岁之前有很多时间和父母在一起,现在和员工在一起过年也挺开心的。”张兰说,初一早上3点之后,她就能回家了,到时候她会给自己的父母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