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模式——子母叠合
汉朝的一个郡相当于一个小型的中央政府,汉朝的一个县也相当于一个小型的中央政府。每一层都是自给自足,有它的领导,有它的干部,有它的分工,每一级和上一级间的联系是整体性的。郡级的军事长官不能跳过郡首长去和中央联系,县级的军事长官、领导不能跳过县级的头头去和郡级联系。下级整体性地接受命令或者报告信息,信息要集中在每一级的领导身上,每一级的神经中枢再与中央的神经中枢联系。这是最常见的层级,所以我用总公司、分公司和办事处来作比喻,可是中国的结构有两个特殊的点,必须要说明。一个特殊点就是除了直接的第一级主管、第二级主管、第三级主管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以外,上层另外还开一条管道来收集讯息,这个号称监督,或称监控,最重要的还不是惩罚下面做错了事,而是收集信息报告上级。
秦朝时代丞相府有一批御史。史就是史官,当时的史官不是真正做历史研究的,而是档案人员。“史”这个字就是一个人的手拿了一支笔,即写字的人。这些人就是丞相府中写字的人,他们被派出去到各处收集信息。同样,郡一级也是这样,县里面有他的功曹去收集下一级的信息,县一级由督邮去收集乡一级的信息,这是平行于层级化结构整体之外的一个旁道。这个旁道发明以后,在中国变成了常轨。而在西方,我曾经了解过,两河的古帝国没有这种制度,埃及古帝国没有这种制度,罗马古帝国也没有这种制度,这是相当特殊的一套结构。西方一直到最近还没有完全采纳这个东西,但公司结构方面,这种制度开始有了,有时候叫作coordinator,又叫作visitor,总公司特别派遣一个人,往往被称为troubleshooter,是来解决困难的。有时候看见下面送上来的产品不对了,或者看见送上来的营业额不对了,就派troubleshooter,这是临时性的,不是固定的。troubleshooter也没有实权,但是知道的事情很多,往往也是能力很强的人。
我注意到在美国的中国工程师很难做到经理或主管,但是很多都做troubleshooter。很多我认识的工程师他每个礼拜出一趟差,出差就是搜集信息,或者带一些总部在电话或者电子邮件里说不清楚的指示,下去当面说明,这种人就相当于我们讲的御史、功曹、督邮这一类同性质的人员。
中国发明出来的第二个特殊点,也很少见的,就是主管和掾吏。汉朝地方政府有一类干部,担任郡政府或县政府里各种职能性的职务,比如功曹,通常是由当地选拔出来的能干的人担任。汉朝的选举制度是相当特殊的,从当地的老百姓中挑选当地的精英分子、能干的人担任郡县一级的管理人员。但主管一定要回避本籍,绝对不是当地的,要躲开他在当地的关系。也就是说派来的主管可以不受当地的特殊利益影响,但当地的干部会把当地的情况充分地反映给主管。这些人员将来就变成中央选拔干部的候选人。每年地方政府送上计(也就是它的工作报告)去的时候,郡太守通常会选出属下最能干(通常也是比较年轻的人),带着工作报告到首都。
太守通常还会推荐此人,以备中央录用。中央留下计吏担任郎的职务。中央设有郎署,汉朝郎署有一两千人都不稀奇。这是储备官员,将来做高级官员的。这种localstaff提供当地消息,而中央派来的回避本籍的官员可以超越地方党派和地方特别利益举荐人才。
这种现象在公司管理里面多不多呢?英国殖民时期就有这种现象:英国派到香港和印度的官员,只有一级官员,没有二级官员、三级官员,香港本地人或者印度人则担任司以下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