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追债事件之后,董明珠在安徽区域推出了如今在业界闻名的先款后货,决不赊账的“格力制度”,在当时,整个行业都采用先货后款的代销制。格力本就默默无闻,还要坚持先款后货,听到这个条件,经销商往往二话不说,就摆手送客。其实按格力的规定,推销员只要能卖出货就行,收款是后话,没有人逼着她必须这么做。
一次次碰钉子之后,她依然满面微笑地敲开下一家家电商店的大门,推行自己的先款后货,结果在安徽淮南一家电器商店,经理被董明珠的勤奋和诚恳所感动,答应“先进20万元的货试试,好销再多进,不好销就不要了”。
就这样,董明珠做成了第一笔生意,拿着20万元的支票走出这家商店大门。在其他业务员看来,她确实太笨了——其他业务员签了合同就甩手不管了,而董明珠却是一次次亲自登门,真心实意地站在他们的立场看市场想问题,然后像朋友似的出谋划策。
在董明珠的帮助下,1992年夏天,这家商店的20万元的空调销售一空,而且又进了一批货。接着董明珠用同样的方式对其他商店“现身说法”,一张张订单又签了下来。经销商们也纷纷赞扬董明珠的服务,“虽然先付款,但做格力的产品却是最省心最舒心。”仅仅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1/8的销量!
权力之争清者胜
董明珠的处事强硬,凡事力求主动,在权力问题上,更是当仁不让,主动伸手去“要”。随着要权的成功,她的职位也在一步步提升,通常来说,这走的是一步险棋。
1994年,董明珠在一片质疑声中被提升为经营部部长。因为上任不久,董明珠就做出了一个超越常理的决定:她跑去找总经理朱江洪要财务权。即使在现在,这也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虽然中国人爱权力是众所周知的,但“搞权力”都是背后进行,决不会这样张扬,明目张胆地要权。
“董明珠是不是手伸得太长了!”
“这不都归她管了吗?犯了错误怎么办?”
很多人一听说董明珠要权,情绪就立即爆发了,其实,不能说这些人就是故意和董明珠作对,按照中国人的惯性思维,主动要权确实是犯了大忌,何况她刚当上经营部部长。
“你把财务拿去了,我们干什么?”主管财务的副总火了。
董明珠不是不明白明目张胆要权的后果,而之所以还会这样,是因为她发现经营部和财务部的关系密切——经营部要求经销商先付款后发货,但客户究竟在公司账上有没有钱,有多少钱只有财务部才清楚,不掌握财务情况,必然会出现一些客户打了货款拿不到货,而一些客户没钱却拿到了货的情况,如果不掌握销售情况,财务体系也会一片混乱。
最终,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做出了一个折中的决定,董明珠可以过问销售和收款的情况。
在“掌权”一段时间之后,质疑声慢慢消失了,因为所有人都发现,董明珠掌握财权之后,销售业绩以及财务管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原本已经成为常态的欠款现象消失了。
后来朱江洪谈及此事时,就表示自己当年之所以支持“夺权”行为,就是因为看重了这一点原因——董明珠要权是为了企业,其中没有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