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张帆回国的时机似乎并不好,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互联网泡沫,很多原本看好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前景的投资公司都已经打道回府。
而在张帆看来,这正是风险投资进入的好机会,低潮过后,会有更多新兴企业重新成长起来,就看你是否能把握机会了。
2002年,张帆在香港中环遇到了校友周云帆和杨宁。周云帆从清华电子工程系后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电机工程系硕士学位。杨宁则是周云帆在斯坦福大学的同学。
三位校友相见后便促膝长谈。原来,周云帆和杨宁已在互联网寒冬中将他们创办的ChinaRen售出,现在二人正准备东山再起,创办空中网,但却遇到了融资难题,因此要到香港中环逐家拜访投资机构。此时巧遇张帆,无疑是“捡”到了一个救星。
在详细听周云帆与杨宁讲述了他们创业的构想后,张帆决定向空中网投资。然而当他把这个项目的报告发给美国总部后,却没有被合伙人看中。张帆只能两次返回总部,向德丰杰投资委员会进一步说明自己的看法:首先,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前景巨大,而空中网的模式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创新,同时,两位创始人也具有创业经验。
在看到张帆撰写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无线互联增值服务产业的前景分析报告后,德丰杰的投资委员会终于被他说服了。最后,他们按600万美元的估值向空中网投入了80万美元。
两年后,2004年7月9日,空中网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他们也成为中国企业从成立到上市用时最短的公司。通过这个项目,德丰杰也获得了高达25倍的投资回报。
此后,张帆又主导了对百度、分众传媒等项目的投资,每次都让德丰杰获利丰厚。然而在这背后,张帆也有些许遗憾:由于项目审批权掌握在总部手中,每次都必须向远在美国的投资决策委员会汇报,但他们对中国市场并不熟悉,因此经常反复讨论仍得不出结论,最终错失良机。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加快以及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进入中国,张帆愈发强烈地感到,德丰杰的这种操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
自由的方向
在投资分众的过程中,张帆结识了沈南鹏,当时,沈是分众传媒中唯一的个人投资者。当张帆将自己的苦恼告诉沈南鹏后,沈则表达了创立一支中国本土投资机构的想法,二人一拍即合。
2005年6月,张帆辞去德丰杰全球董事一职,专心与沈南鹏筹划成立一支中国基金。最初,摆在他们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基金,二是引入一个成熟的品牌,共建中国基金。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
2005年8月底,张帆和沈南鹏领导的红杉中国基金正式成立。令张帆意想不到的是,由他主导的第一个项目竟然就是与自己清华学长的合作。在一家财务顾问公司的推荐下,张帆见到了“悠视网”的创办人李竹——清华84级计算机系学生。掐指一算,当年李竹搬出清华园时,正是张帆进入清华校门的那一年。
李竹曾在中关村创业,其创办的软件公司后被清华同方收购。2005年,李竹致力于P2P流媒体技术的开发,并创立了悠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