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部门搞了一场总结会,各业务部门主任的发言很给力,水平高,再加上集团新领导上任后政策深得民心,感觉明年还是非常有希望的。但聆听对部门主任发言后,邵珠富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感觉有好多营销观念方面的东西有必要梳理一下,作为营销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两点: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做正确的事”的问题,战术解决的则是“正确地做事”和“把事做正确”的问题。部门主任是广告部的脊梁,承上启下,首先战略要对头才行。诚如邵珠富经常举的那个例子,同样一亩地,如果是种小麦,累死累活地干,收入可能也就1000斤小麦,但如果是种鸦片呢?可能没这么努力地付出,但收益可能是1000斤小麦的多少倍,所以我们首要解决的恰恰是“做正确的事”的问题。当场总结出几个观点性的东西,以共勉——
1、活动做“量”还是做“深度”——这牵扯到活动赢利水平的问题
好多部门全年都策划了诸多的活动,有的部门一月策划上几场活动,然而一个月下来,收益多少呢?答案是微乎其微。原因何在?突然就想起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一次和太太、儿子周末去一家比萨店吃比萨,当时原意是要一个12公分的比萨,可由于现场没有了12公分的,店员提出能否用一个9公分的和一个6公分的来顶替,“只”收12公分的钱。太太不假思索的说:“可以。”我连忙给予制止说:“不行”。我让孩子算了一下,一个6公分的+一个9公分的比萨面积之和,要比一个12公分的比萨小多了。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有时候表面现象是靠不住的。同样,单纯的“多”要比简单的“深”竞争力差远了。一个大的池塘,你抛进去一块石头,泛起一层涟漪,最外边的一层可能要比次外层多不了几厘米,但要是计算面积的话,差距可能就不止是三五平方米。同样茅台酒能比二锅头好多少?可能只好一点,但正由于差了这一“点”,就造成了成千上倍的差价。
所以,对营销策划人来讲,不仅要讲究策划的“数”,更要讲究策划的“质”。武术上讲究“一寸长,一寸强”,邵珠富倡导的一厘米营销理论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宣传“有力度”好还是“能互动”——这牵扯到专刊版面平台竞争力的问题
广告部自办专刊并不少,自办专刊也是报纸的一部分,必须尊重报纸规律甚至是媒体规律。而现在媒体的潮流和趋势既不是报纸也不是电视,而是互联网,所以办报要向互联网学习。现在不是一个讲究深刻和深度的时代,而是一个讲究个性和互动的时代,你再有深度再有力度,可能消费者并不买你的帐,你就在那里玩深刻好了,消费者现在喜欢互动和娱乐,而这正是互联网的特征。所以专刊版面和栏目的设置,不一定要拘泥于传统报纸的规律,但一定要做得“好玩、轻松、娱乐、互动”,只有快乐才是拯救营销的唯一利器,深度不应该是我们的主旋律。谁能够成功贩卖快乐,谁就能掌握营销的主动权。连喝个饮料都要“喝前摇一摇”,连买个“年轻态健康品”都要有两个老人又唱又跳的,何况是我们呢?
3、消费者需要“桌子”还是“抽屉”——这牵扯到营销锐利化程度的问题
昨天邵珠富发言的时候讲到“没有人承认,但却是一个事实:济南时报不是我们的平台,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客户选择济南时报和选择山东商报、齐鲁晚报,差别真的有那么大吗?”而事实客户在选择我们的时候,更多的选择的是我们的“人”、我们的“特色版面”、我们的“特色栏目”,在没有特色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喜欢平均用力,但在有特色的时候,他们就往往有所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