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农家少年成长为一个行业教父级的人物,曲折发展经历背后所蕴含的原因,似乎很简单,却值得人们去玩味。
30多年前,李金元只不过是凭借关系进入华北油田工作的一介少年,如今他却以160亿人民币的身价连续两年蝉联中国医药行业富豪榜首位,成为中国直销业教父级的人物。
在10多年的时间内,李金元究竟凭借着什么,将天狮集团从一家投资仅2000万元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业务辐射近190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集团?带着诸多疑问,本刊走进了李金元位于天津武清区天狮工业园的办公室,通过面对面的访谈,试图揭开这位直销教父背后所不为人知的成功基因。
眼界是成功的前提
每个人认识问题、看问题的能力之所以有高低之分,与个人眼界是否开阔有着必然关系。眼界决定认识问题的深浅程度,也直接决定了每个人采取行动的方式,也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作为“中国医药行业首富”,李金元对商机的选择和把握能力毋庸多言,比一般人高出很多。
1978年,全国人民还就中国发展的大方向展开争论之时,20岁的李金元就已经成为了“投机倒把”的先行者。此时的李金元并不像小商小贩一样,提一个竹篮卖个花生,倒腾几个鸡蛋,而是一上来就玩得很大——到农村里收粮食,收豆饼,然后用60吨的火车车皮,一车车地往南方运,一趟下来就纯赚好几万元;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年轻的“老手”李金元已经成立了贸易公司,从广州贩手表,到温州贩服装,到内蒙古贩羊皮,到青海贩粮食……当时“万元户”才是个刚冒出来的新名词,而李金元已经有了40多万元的积累。
1993年之前,李金元不但卖过粮食、收音机、衣服,开塑料场、面粉厂、造过干洗机,甚至还开办了印刷公司,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什么能来钱,我就干什么”。
到了1993年,保健品尚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如今公认保健品行业大腕级的人物史玉柱当时也还在吭哧吭哧“捣鼓”他的汉卡生意,此时的李金元就已经投身进入了营养保健品行业,成立了天狮生物工程公司,奠定了天狮集团的发展基础。
当国内直销行业一片混战的时候,李金元却敏锐地将主战场选择在了海外,以至于如今天狮集团海外业务的规模远远高于国内。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许多国家和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市场受到大幅影响,但李金元却选择在此时进军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市场,成功地在37个国家建立了分公司。
……
在一次论坛上,有创业者曾经问过李金元,为什么他能发现商机,而有些人自己却总也发现不了。李金元的回答很简单,“我的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
1972年,当同龄孩子还在热衷于文革中的各种“运动”时,14岁的李金元通过走后门站到了华北油田的钻井平台上,由于年龄太小,瘦小的身体甚至撑不起最小号的工作服。
当时李金元的想法很简单,在现在看来甚至有些可笑——能自己挣钱、天天能吃饱饭就可以了,所以他选择了当又苦又累的石油工人——因为工资比普通人高。对此,李金元也坦言自己当初走上商业之路的原因很简单——生活的压力,“我感觉不太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