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绣:见证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织绣是织造和刺绣两种技艺类型的统称。
以织机交织经、纬纱线,制成棉布等织物的传统织造技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尤其是丝织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之一,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丝织,精美华贵的丝织物在汉代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中亚和欧洲。丝织物的种类有锦、缎、绸等几十种。其中以彩色丝线织出斜纹重经组织的高级提花织物——锦,最能显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精湛性。汉族的云锦、宋锦、蜀锦,以及少数民族的土家锦、壮锦、毛南锦等,让中国织锦灿烂无比。
在织物上穿刺运针、以针引线,靠积丝累线构成装饰图案或观赏画面的刺绣手艺,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刺绣特别讲究运针方法,有平绣、条纹绣、点绣、乱针绣等九类40多种定型化针法,都各有一定的运针规律、丝理组织和艺术效果。作为特殊刺绣的挑花,以在布料经纬线上用彩线挑出的小十字来构成图案,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在织绣类传人中,有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传人朱枫、宋锦织造技艺传人钱小萍、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传人王金山、蜀锦织造技艺传人叶永洲、刘晨曦,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传人康新琴,土家族织锦技艺传人叶水云、刘代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人容亚美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在此次大展中,部分省级传承人来京做了现场演示,他们是山东鲁锦织造技艺的传人刘爱玉、无锡精微绣的传人赵红育、湖北红安绣活传人刘寿仙等。
中医:不断走向世界
中医是中华民族在认识自然、认识生命、防治疾病与养生保健活动中创造、应用、传承、发展的一种医学知识和实践体系。中医以伏羲、神农、黄帝为始祖,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之作。
中医秉承了中华民族认识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创造了以藏象、经络、精气神等为核心的生命观。中医认为,自然、人体以及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平衡失调就会发生疾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异常,是导致疾病的外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失调,是导致疾病的内因。中医防治疾病的药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和矿物等,认为药物具有四气、五味、归经和有毒无毒的性质,并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炮制方法。中医并不直接使用药物防治疾病,而是遵循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症候的需要,把药物组成方剂,并制成膏、丹、丸、散等多种剂型供病人服用。
目前,有20多位来自同仁堂、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医类传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实在中医治疗过程,有许多项目是手工完成的,比如抓药、切药、搓药丸等。在此次技艺大展中,国家级传承人王孝涛等为观众现场演示了中药炮制等传统手工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