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超市业的例子,家乐福在进驻中国后的几年里,一直奉行“广度比密度更重要”的策略,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店营业,看起来似乎不顾及物流的成本。事实上,家乐福早已看清了中国的物流产业特征:供应商供货。而立足上海的华联和联华,一直奉行“密度优于广度”的策略,集中在长三角攻城掠地。餐饮行业也不例外,虽然受物流的限制比较弱,但是也存在这个选择的问题。
如果在同一城市的店面较多,容易形成市场知名度,方便市民在不同的地点聚餐。如果分布在更多的城市,虽然每个城市的门店不多,但是容易奠定全国宣传的基础,并及早摸索出不同地方的市场特征。当然,两种假设的前提条件是,单个城市能够容纳许多个同类餐厅。如果您的餐馆定位于小众消费群体,单个城市难以容纳多个餐厅,“广度优于密度”则是上策。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您保持清醒的头脑:什么样的扩张节奏和速度?这是一个既不能精确计算,也不能跟着感觉走的问题,甚至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谁都不能给您一个确切的答案。快则抢占先机,慢则稳健扎实。中等速度?事实上很少有企业选择“中等速度”。有张有弛、急缓交替、三级跳,往往是成功企业的明智选择。
3、采取什么方式扩张?
连锁扩张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仅是简单的直营和加盟之分,这里列举五种常见的扩张方式。
(1)自营。自筹资金、自己的店长、厨师、服务员和管理人员。这种情况下,企业完全受控,总部的管理规范易于推行,盈利全部归于自己。但是,这种方式对资金的需求大,风险自担,想要快速扩张,只能负债经营。否则的话,靠自身盈利来发展,太慢了。
(2)合资。如果您资金不足、风险承受能力有限,合资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双方会达成一个“委托管理”的共识,委托总部直接管理新店,合资方只是有所参与,或者根本就不参与,总部只要控股,就能够贯彻总部的管理权,保证门店风格统一。提醒一点,合资之初要约定好退出或转让的规则,否则后患无穷。“好朋友难合伙”,古人的教训还是要听得进去,难不难合伙,关键在于规则是否明确。
(3)合作。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共享顾客、一方提供物业、等等,没有典型的模式。如果是尝试性的扩张,合作期限不宜太长。如果您看准了您的伙伴,那就长期合作。与合资一样,预先约定好分手的规则,有备无患。
(4)托管。这是一种集权式加盟,加盟商出资承担租金、装修费、期初运营投入,由总部直接管理,加盟商不需要参与管理,更不需要亲自挂帅为门店总经理。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托管,既筹措了资金,又能够完全掌控,双方按照净利润的一定比例分别提成。但是,如果加盟商对总部没有足够的信任,这种方式就根本实现不了。
(5)特许。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扩张方式,国内的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无一例外选择了这种方式,只不过比重大小不同而已。这种方式下,加盟商不但出资,而且承担门店的经营管理工作,总部只输出烹饪、服务和管理标准,提供人员培训,提供管理系统,提供食材和设备供应。门店的收入和成本完全由加盟商拥有和承担,总部收益来自于加盟费、管理费和食材供应费等。这种方式下,加盟商的能力和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减少了总部的投入,有利于扩张的速度提升。但是,总部的控制力度显然有所减弱,来自于单店的收入也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