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真的无懈可击吗?
“黑马”卷土重来
把云南白药称之为“黑马”,有些抹杀这位中药巨头的“江湖地位”。毕竟在邦迪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它才是这里的“话事人”。
1998年1月1日,云南白药胶囊和白药散剂(精)出厂价分别上浮35%、178%。当年,云南白药销量暴降50%!对于云南白药涨价,市场的反应出奇强烈。这大大出乎了公司董事会的预料。在年度报告中,云南白药阐述了销量下降的原因:本公司生产的药品均疗效显著,深得用户的好评。但由于市场疲软,需求不旺,销售的终端工作刚起步,对市场开发能力不。
这位曾经的霸主,似乎被逼进了历史的死角。谁来拯救云南白药?1999年,具有丰富销售背景的王明辉临危受命,就任公司总经理。
在以邦迪为主导的创可贴市场竞争中,邦迪和创可贴几乎成为一个捆绑。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大家看到的创可贴就是邦迪,邦迪和创可贴紧密联系在一起。既然在这个行业里这么强的认知,如果从正面冲突,白药几乎没有抗衡邦迪的可能。。摆在白药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产品上寻找破解邦迪独大的招数。一番煞费苦心的研究以后,王明辉发现邦迪创可贴严格来说,它不是药,在消费者的认知中,邦迪创可贴等同于一块应急的小胶布。
它只是一块胶布,这是一个致命的漏洞!
胶布不能消毒杀菌、不能促进伤口愈合,云南白药找到抗衡邦迪的机会:为“胶布加点白药”。邦迪是无药的胶布,而云南白药是有药的,这才是真正的“创可贴”,核心差异马上建立了起来。
云南白药创可贴的“含药”定位,从实质上避开了与邦迪的正面冲突,胶布和药界限清晰,云南白药完全颠覆了邦迪主导的游戏规则。依靠这个重新构建出来的创可贴新品类,云南白药无须在传统创可贴市场里与邦迪白刃相见,而且这个新品类的标准,自然是由云南白药说了算。
“和亲”
凭借良好的定位优势,在2001年,白药创可贴首先向邦迪的重要市场——北京发起强大攻势。人们突然发现,北京二环路上沿线街边,是邦迪“跷着手指”路牌广告的天下。而在环线地铁车厢里,云南白药创可贴的广告铺天盖地。面市当年,云南白药创可贴就实现了销售回款3000万元。
这时,强生公司似乎预感到了什么。派人到跑到昆明,希望白药邦迪两家结亲,强生开出的条件是:双方可以使用“邦迪云南白药创可贴”这个名字,也可以用“云南白药邦迪创可贴”这个名字,并且承诺合作后给予白药40%的市场份额。
甫一照面,邦迪就有些灰头灰脸。回过神来的邦迪,凭借强大的资金与品牌优势,企图通过“和亲”,控制这个最大的潜在对手。这无疑是一招釜底抽薪的上策。
此时的王明辉,自信已经找到了做创可贴的方法。区区40%,绝对难以满足其胃口,他委婉地拒绝了这门国际婚姻。
邦迪谋攻,白药谋攻。实际上,当时强生公司并不能让白药集团相信,与云南白药合作不是要消灭白药创可贴,白药自然也不愿坐嫁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