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13岁的孩子看来,这个超级玩具简直太有趣了,他立刻沉迷于此,对其他事几乎失去兴趣。很快,他被称作“电脑狂人”,并在16岁时拿出了人生的第一份电脑作品:课程安排程序。该程序至今仍被湖滨中学沿用。
17岁那年,比尔在校组建的程序编制小组圆满完成了TRW资讯科技公司交付的客户工资表程序设计任务。在跟这家大公司谈报酬时,这个年轻人明确表示不想按工时付费,而要从版权中抽取专利费。这一举动表现出他具有的商业远见,让伙伴们刮目相看。同年6月,他和同伴保罗·艾伦决定用电脑运算芯片制造一台低价电脑,并为此创建了一个名为“交通数据公司”的小公司,开发处理交通流量资料的软件。一个学年后,他们挣到2万多美元。
中学毕业后,“电脑狂人”遵从父母意愿考入哈佛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并不在意是否会成为一名好律师,他更关心怎样获得财富。他告诉同学哈克斯:“我要在25岁时赚来我一辈子的头一个100万美元。”
此时,已经工作的保罗·艾伦更是意识到财富的重要性,同时他也看到了计算机市场的广阔前景,他对盖茨说:“电脑已经面临一个进入千家万户的辉煌前景。它将引发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就如当年蒸汽机的发明一样,会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不可预测的重大变化。”这一想法与盖茨一拍即合,但兴奋之余,二人又都感到,当时繁琐复杂的操作程序会阻碍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
1974年,专为小型电脑设计的计算机语言BASIC语言出现了,敏锐的盖茨感到电脑应用的曙光已经出现,他无比激动,决心将这种语言改进后再推向市场。
实际上,对于自己编写的通用BASIC语言能带来什么,他心里并不明确,但就在别人都没动手时,他把赌注押在软件创新上。正是这最初的洞察力和远见让他走上一条注定会成功的道路。
1974年冬天,盖茨和艾伦在《大众电子》杂志封面上看到一句话:世界上第一台微型电脑问世,向市场上的商用型电脑挑战!他们感到非常沮丧:自己的预想已被别人提前实现。不过,他们又很快意识到还有机会,这个名为“阿尔塔8800”的微机缺乏软件,不能运行程序。他们找到开发者艾德·罗伯茨,想方设法与对方签订了一个历史性的协议——罗伯茨答应提供随机搭售软件的机会,但盖茨和艾伦必须写出能在阿尔塔微机上使用的BASIC语言软件。为此,他们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
当有一天艾伦能够在阿尔塔机器上玩起游戏时,他们知道自己成功了,他们的BASIC版本成了第一种个人电脑语言,个人计算机(PC)革命从此开始!
机会就在眼前,历史的使命已经落到自己头上,盖茨感到热血沸腾,他不能再等了!1975年,盖茨不顾父母反对,毅然退学,和艾伦一道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正式创建了微软公司,全心投入这场革命。他后来回忆说:“参与到PC革命第一阶段的机会似乎是一生的机遇,而我抓住了它……这完全是由于我们对电脑技术的理解和深刻掌握。”
当时,比尔·盖茨20岁,保罗·艾伦22岁。
掘金之路
在两个“小年轻”的带领下,娃娃公司一般的微软充满朝气,一群极具创新潜力的年轻人在这里尽情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