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相信新模式的探索跟眼光的长短有关。
近期,有三件事情被关注:一是房地产巨头万科以个别项目伸手探底,其深圳金域华府“遵循市场化的定价策略”从11000元一路飙升到13000元,还引发了通宵排队的盛况;另一件是: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第一季度报告称,本季度贷款增加4.6万亿,同比多增3.2万亿,将坚定不移地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三件是“泛家居六巨头建立冠军联盟”的新闻。
在万科公布的一季报,万科管理层表示:“考虑到宏观环境方面仍然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断言住宅市场调整已经结束还为时尚早。”但其还是开始在个别项目伸手试探,到底市场真的回暖,还是短暂的需求波动?我们在敬佩这样专业企业之外,对中国银行采取政策的效果也非常乐观,因为代表着国家的某种意志,对促进市场信心和提高消费者购买力有着重要意义。正是这样的环境下,笔者对东鹏陶瓷、大自然地板、雷士照明、欧派橱柜等泛家居“冠军联盟”模式的出现表示惊喜,与万科相比,它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大联盟”式的直接突破,而非单一行业、单一企业的探底。
但这样的模式是否能长期坚持,是否能进行深度突破,还是简单的一个短期促销联盟?我们拭目以待。
记忆回到1999年,日本诞生一个新品牌WILL(意念),它橘底白字的鲜明色彩令人耳目一新,吸引了很多消费者,但一开始谁也不知道这个品牌是做什么的。紧接着,带有WILL标志的汽车、冰箱、衣物除臭剂、个人旅游、啤酒甚至电脑等产品,全线登陆日本市场,成为当时日本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由于前期宣传策略的成功,环环相扣的“东京WILL”展示会上,所有WILL品牌产品跟消费者见面,“我们在哪里才能买到WILL产品?” WILL再一次引起轰动。
WILL品牌的推出与一项“WILL事业工程”有关,不同行业的领导品牌联合推出统一品牌——WILL。它的策划组给它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思维,“以消费者洞察为起点,重点探究1971~1974年出生的约800万日本人的行为和想法,提供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有WILL的生活”,以及为他们规划整体生活中的必需品。” 通过WILL系列产品的集中推出,结合WILL品牌广告的铺天盖地,一时间形成了一种“WILL生活方式”的时髦、流行趋势。
欣赏其为目标消费群体创造的生活意念:“Will品牌的创意与趣味。我上班时开着WILL与TOYOTA开发的“WILL VS”汽车,办公时我使用WILL与KOKUYO合作出品的文具,并吃着Will与Glico共同研究的营养食品,下班回家打开Will与松下出产的电视机与电冰箱,同时用WILL PC上网看看WILL与KNT推出什么样的套装旅游,好在周末外出。即使我没有WILL PC,但在往东京出发前我也上网查到WILL在涉谷开办了一家实体店铺……”
不厌其烦地介绍这个品牌工程,其本身的营销魅力迷倒不少人,除了重新欣赏这个系统智慧,还因为有着深深的遗憾,为什么家居、陶瓷行业的营销总是难以长久,难以突破,“总是在行业媒体里玩玩而已”。特别在市场低迷的环境,眼光的长短界定了策划的深度,也直接影响着“突破工程”的成功。
因此,我相信新模式的探索跟眼光的长短有关。